广覆盖 保基本 有质量 合肥市学前教育正迈向充裕、普惠、优质的发展新阶段

合肥晚报 2019-05-31 01:16 大字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扩大资源供给,加快构建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工作要求的落实,一大批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使用,供需矛盾正在逐步化解。

到2020年,合肥市将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的发展目标,全市学前教育正迈向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发展新阶段,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扩大

供给

让更多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作为全国学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合肥市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的重大举措,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扩大资源供给。

去年底,合肥又绘就“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版图,全面部署学前教育重点任务,推动学前教育迈向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发展新阶段。

“入园难”,难在入园机会不够,更难在费用太高。为此,合肥聚焦普惠,丰富学前教育供给,“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扩容公办园,市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给予奖补。

截至今年4月,全市公办幼儿园较2011年增加了366所、学位增加6.2万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农村一镇一园全覆盖。

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随着物价、人员经费上涨,公办幼儿园政府和家庭承担比例越来越不合理,建立政府、家庭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公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公办幼儿园平抑学前教育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合肥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社会力量出资举办,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投入保障机制。“市、区两级财政实行补贴,既降低了收费标准,又保障了办园质量。”普惠性园已成为合肥民办园的“主力军”,占比近七成。

促进学前教育公益 普惠发展

两个 工程

合肥市扩大公办资源,加快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所谓“四个一批”工程,就是通过“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四项措施,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2019年合肥市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71个,新增学位2.6万个;通过对招生热点区域调整用地规划补建幼儿园、调剂其他用房改建幼儿园、租赁周边其他用房扩班等举措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目前全市扩建项目15个,可新增学位3531个;开展公办园园车服务,扩大对周边幼儿的服务半径,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目前,可补充项目29个,提供学位5124个。截至2019年4月,全市公办幼儿园较2011年增加了366所,学位增加了6.2万个。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全市2019年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8所;资助幼儿6410人次;培训幼儿教师693人次。

三项

行动

推动学前教育规范

安全发展

合肥市通过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普惠机制,开展三项行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行动。1月29日,市政府召开会议,全面启动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行动;4月3日和5月6日,市教育局分别召开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小区配套园专项工作调度会,了解前期摸底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5月15日,市政府再次召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调度会,进一步协调工作进程,积极推进治理工作。截至4月底,全市共摸排小区总数2106所。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大力推进配套园治理工作,市级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组将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统筹推进,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

无证园(看护点)治理行动。对于无证园(看护点),合肥市定期进行排查治理行动。并进行评估认定,积极帮助A类和B类看护点做好提升和转化工作,逐步消除B类看护点,坚决杜绝C类看护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乡镇(街道、开发区社区)对幼儿看护点管理责任。同时,创建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市幼儿园及看护点的各类信息、数据实行动态监管。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行动。2019年4月,抽调各县(市)区学前办负责人、幼教教研员、专职督学组成督查小组,组织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对各县(市)区公办园、民办园、看护点及小学按照1:2:2:1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分别形成督查报告长期持续监管。

四个

机制

保证学前教育长效优质发展

近年来,在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合肥市大力实施人才兴教战略,着力打造一支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建立幼儿园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8年全市公办园教职工4754人,比2011年增长528.4%;各县(市)区共招聘幼儿专任教师718人。填补了幼儿教师不足,稳定了幼儿教师队伍。

建全幼儿园各类工作人员准入机制。落实园长、教师及各类教辅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幼儿园新聘各类人员审核备案、专任教师公示等制度;创新在全市统一设计公示牌,幼儿园教师持证情况一律在固定位置张榜公示,接受家长监督。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建立县区级幼教教研基地,配齐配强专职幼教教研员,组建2个“名园长工作室”和4个“名师工作室”,建立市、县两级培训基地19个;加快青年和骨干教师培养步伐。2018年,完成园长任职资格培训126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78人次;创新培养机制,设立园本培训示范性试点项目。2018年,遴选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蜀山区西园新村幼儿园、庐阳区宿州路幼儿园、肥东县实验幼儿园等4个幼教集团,围绕教学游戏化的实现途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观察指导、园本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及园本课题研究等重点内容,积极构建“研、训、用、导、评、管”混合制园本研修体系。

夯实教师队伍优化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幼儿教师集体宣誓等活动,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合肥市优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通过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育人品质;开展 “娃娃乐”故事会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推动全市幼儿园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塑造新时代幼儿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营造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合肥市将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落实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发展,促进合肥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何新宇 费勇 周曼

新闻推荐

退伍兵勇救落水儿童

“水湖镇英雄,为他点赞!”连日来,长丰县水湖镇退伍特种兵、1995年出生的青年魏宝跳水勇救人的事迹,成为水湖镇居民街头巷...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