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锅地灶一烧饼
把两个师傅的娴熟动作当作表演观摩,和面、打饼、抹肉末、贴饼……细细揣度“上为天锅,下为地灶”之由来与妙奥:铁锅反扣在灶架上,下面幽幽地生着炭火,弧形的铁锅面就能均匀受热,烤出来的饼自然焦香酥嫩,好吃得一塌糊涂。
已记不清多少个美好的一天是从它开始的。一杯茶(有时咖啡),一个烧饼,细嚼慢咽,满口余香,然后就元气满满地迎着朝阳上班。看着一些同事忙不迭地在办公室冲水,从塑料袋里掏出锅贴包子韭菜盒子糍粑什么的狼吞虎咽,我竟有些不屑在暗暗滋生。
也有一些傍晚因它而变得简约与朴素。当邻里还在锅碗瓢勺叮里咣当烟熏火燎时,我已站在阳台上,用舌尖把唇上残留的芝麻舔进嘴里,看着夕阳慢慢西沉,在远处的山脊镶上一道绚丽的金边。这顿晚饭并不浮皮潦草,我会做一碗紫菜虾皮汤,滴几滴香油,散一点葱花。仪式感体现在器皿的使用上,讲究盛汤的碗和装饼的盘,一点马虎不得。黄灿灿的饼躺在细白生光的瓷盘里,很雍容大度的。
它就是合肥长丰的下塘烧饼。
遗憾的是,在我居所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家下塘烧饼的摊点而使我颇费脚力方能遂愿。最近的一家是一大型超市,数以万计的商品,眼花缭乱,能让我屡屡前往,唯下塘烧饼耳!这里车水马龙,停车极难,一次在地下停车场的费用,足以买好几个烧饼,代价不菲啊!
问题出在每次都不可能手到擒来。排队是必然的,这个摊点面积不足五米,是一家酒店的附属与衍生。里面经营土菜,吃客盈门。坐席的主们酒足菜饱,末了都要点烧饼聊当主食且有优先权。这就使得我们相当苦情,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刚出炉的热饼被端走而只有伸着脖子的份。也罢,就把两个师傅的娴熟动作当作表演观摩,和面、打饼、抹肉末、贴饼……细细揣度“上为天锅,下为地灶”之由来与妙奥:铁锅反扣在灶架上,下面幽幽地生着炭火,弧形的铁锅面就能均匀受热,烤出来的饼自然焦香酥嫩,好吃得一塌糊涂。
我一次要买10+1个。1是要当场吃的,就坐在不远处的条凳上开动颊齿。热吃的学问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得很清楚:“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及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服,虽锦绣绮罗,亦觉旧气可憎矣!”下塘烧饼一点不例外。只是下口时要悠着点,否则饼里喷薄而出的热气会灼伤你的口腔粘膜。
那10个回家放置冰箱保鲜格里。家里有口德国锅,是孩子万里迢迢带回,八斤重,直径足有一尺五,高亦近半尺;平底,银色,通体透发出一种凛然。当然,所花银两也是让人咂舌的。于我而言,最喜欢的还是它的烤贴功能。任你气灶燃起蓝火熊熊,它总是慢悠悠地徐徐加热,即便锅底已然烙铁一般,依然不动声色。每每从冰箱里取其一放于此锅加热,六七分钟,中间只需一两次正反调换。虽不能与刚出炉的相提并论,恢复八成原态是没有问题的。洋锅土饼,相得益彰,还真有点文化交融兼容的意蕴!
窃以为,下塘烧饼的正确吃法是将其对折起来吃。进口的感觉似更为饱满,更有咀嚼的筋道;这也留下了相当的空间,何物填充呢?一般都是抹辣酱,焦香与鲜辣的混同,绝对催撩着味蕾如花儿一样开放。我喜欢夹一些荤素菜肴进去,如卤牛肉,带筋有韧、切得薄薄的那种;嫩黄瓜和莴笋亦好,削片用盐暴腌片刻,平铺在夹层,脆生生的,口感极佳。
去年的一天,再去超市,这小店已不复存在。我失落、沮丧:它为什么关门呀?它怎么能够关门呢?!
为了口腹,只能跑远路了。某处以拯救、挖掘老字号餐饮为己任,下塘烧饼怎么着也该有一席之地吧?它果然在一个角落里,生意蛮好;也要排队,基本可以立等可取。
尤其让我欣喜的是,它的斜对面就是一家饮品店,有赤豆桂花糊卖。豆近于糜烂,糊稀稠适度,微甜。点一碗赤豆糊,就着刚出炉的烧饼,慢悠悠地下行,温柔地抚慰着胃肠。甜咸共存,软硬兼施,二者真是最佳搭档!窗外,华灯初上,一个微风沉醉的夜晚就这样徐徐打发了。
□许若齐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陈静)3月5日下午,新区咸丰路街道办在玉皇阁村颐年堂敬老院开展“学习雷锋·爱老敬老”志愿者服务活动。本次活...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