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她的生活人人羡慕 被称“百事通”,70岁王良英笑言:我要跟上时代
曾经,一提到王良英,同学朋友都暗暗为她可惜:“城里姑娘怎么就嫁到农村去了?”可现在,大家见到王良英,不等她邀请,总爱主动提议:“我们哪天去你家玩玩?”性格开朗的王良英说起这些忍不住笑出声来,话语中带有一丝骄傲:“现在他们都很羡慕我哦。”
机缘巧合农村成家
回忆自己的婚姻,王良英还没开口又笑了:“缘分是躲不掉的。”
1949年4月出生的王良英,在合肥城隍庙附近一直生活到初中毕业,响应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她也成为下放学生中的一员。按照之前的安排,王良英应该去长丰县插队落户,然而,未来公公的偶然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
多年前,王良英的爷爷与老朋友订下了孙辈的婚约,后来各种原因疏于联系,双方都渐渐遗忘了这件事。1968年的一天,未来的公公从肥西来市一院看病,回家路上正巧碰见王良英的奶奶在门前晒被,很是惊喜,盛邀王良英的奶奶去家里做客,顺便议议两个孩子的婚事。
来到肥西廿埠,王良英的奶奶对未来亲家家里高高的稻垛、屋外挂的几只咸鸭子很是满意,孙女嫁过来应该不会过苦日子。可是,回到合肥,王良英的母亲却舍不得,四个孩子中只有王良英一个女儿,能离娘家近些最好。可是,奶奶主意已定,没几天,未来的公公把儿子带来合肥,小伙子相貌英俊,身高近一米八,王良英看着也没有反对,母亲只好同意了这门亲事。
于是,王良英下放地便由长丰转到了合肥,几年后,顺理成章地在肥西廿埠成了家。
儿女心重放弃回城
一直在城市生活,王良英对农活一窍不通,她就跟着家人一件一件学。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的年代,为了多挣一点口粮,王良英辛勤劳作。
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们迎来了招工返城的好机会,邻居们劝王良英离婚回合肥,王良英拒绝了:爱人脾气好,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那么可爱,她舍不得。不仅如此,王良英也放弃了顶替父母工作的机会,“一辈子在农村就在农村吧”,给爱人和孩子吃了定心丸。
话虽这样说,但眼看着昔日的同学都回到合肥,成了在单位上班的“公家人”,王良英的心里还是忍不住难过。好在不久后,通过考试,王良英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乡供销社上班,虽然没能回城,但和爱人孩子在一起,又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经济条件差,下班后还要在农田忙活,王良英还是觉得很幸福。
生活幸福众人羡慕
50岁,王良英退休了,孩子们心疼母亲,让她在家休息,王良英却直摇头,“闲在家里太着急。”
租了一间小门面,从城隍庙进些锅碗瓢盆小百货,王良英的生意就算开张了。可是,没两年,廿埠拆迁,小门面也在范围之内,王良英说服家人,借钱买了廿埠商业街菜市场的两间门面房,上下两层,住家、生意兼顾,仍旧卖些厨具等生活必需品。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生活,王良英做小生意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动动脑筋”,薄利多销,老主顾们都找着来买东西,王良英的生活充实而快乐。村改居后,王良英家里拆迁分了几套住房,老伴和孩子也成为莲花社区星海居委会居民,就更不用为经济问题操心了。
几年前的一天,王良英去城隍庙进货,偶遇过去的老同学,对方仍为她当年的选择感到可惜,“你老了好多。”可是,知道王良英实际情况后,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比我们生活得都好啊!”
热爱学习智慧老太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王良英不时起身:旁边摊点商贩进门倒茶续水,顾客买货、换货,老朋友好久不见,专程过来聊天……为人热情、性格开朗,王良英的小小厨具店是大家心里的“加油站”,爱看报纸、关注时事、玩转微信,王良英又被周边人笑称为“百事通”。
“新闻是一定要关注的。”孩子们回来看望她时,王良英的国内国际形势、省内省外大事小情,常常让大家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智慧老太”的称号在家人中全票通过。
玩微信最初是做生意收款需要,后来开始关注公众号,现在又迷上了发视频。王良英建了一个家庭群,给自己起了微信名“王奶奶”,看到好看的、有益的短视频就转发到家庭群里,节假日家人团聚,如果孩子们手机同时响起,大家都会相视一笑:“我家王奶奶又发视频了。”
王良英有一群年纪相仿的“跑友”,附近的雍景台、东海花园、徽园都是他们早锻炼的地方。说是跑步,大多只是慢走,小亭子里聊聊天,交流交流养生经验,老人们在王良英的带领下,也开始读书看报、玩起了微信,日子好过了,老人们也要跟上时代,王良英笑着套用了一句俏皮话:“学习,不能停!”
李梦月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共喜年丰民富,同歌春到人间”。正月初一下午,长丰县义井乡文化礼堂里,锣鼓喧天,人头攒动。一场由当地村民自带道具、自配服...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