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做缘 翰墨情浓
郑书山在创作铁字。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浩 范孝东
10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裕丰花市的“铁巳缘”工作室,“铁巳缘”的主人郑书山正俯身坐在案前,接过妻子陈桂平递来的铁片,手起锤落,叮当作响,稍顷,一枚刚劲浑厚却又柔韧鲜活的铁字“横空出世”。
作为“吴山铁字”省级非遗传承人,这是郑书山每天最寻常的一幕生活片段。他和妻子相互协作,一起守护着非遗绝技。今年5月,郑书山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相互扶持 共克磨难
长丰县吴山镇是“吴山铁字”的发源地,在民间素有“南有芜湖铁画、北有吴山铁字”的说法。 1964年,郑书山出生在此。受到叔祖父的影响,郑书山从小就对铁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向叔祖父学习传统书法和铁字制作技艺,也种下了成为一名铁字书法制作人的梦想。然而,郑书山的家庭非常贫困,高中毕业后,郑书山进入合肥市化工厂当学徒,铁字梦想只能深埋心底,在工作的闲暇之余过过手瘾。
1986年,经人介绍,郑书山认识了陈桂平。第一次见面,他们聊了很多,发现彼此都喜欢越剧电影《红楼梦》,都喜欢文学艺术,非常投缘。一年后,郑书山和陈桂平结婚了,婚后陈桂平全职料理家务,郑书山在工厂工作勤奋,两人共同经营着这个小家庭。
上世纪90年代初,郑书山所在的单位倒闭了。 “当时,我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下岗了,全家以后该怎么生活? ”郑书山告诉记者,下岗的那天晚上,他坐在家中感到迷茫和绝望。 “我们还有一双手,大不了重新找事干,只要勤劳就不会没饭吃。 ”陈桂平的安慰让郑书山燃起了信心。郑书山和陈桂平先是去工厂打临工,后来两人又到菜市场做小买卖,他们共同努力盖起了一间平房,还攒下了一笔存款,一双儿女也相继出世……
在郑书山和陈桂平的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命运又向他们开了个玩笑。1999年冬天,陈桂平突然感到腰腿痛,随后病情急剧恶化,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发展成下肢瘫痪,甚至几次险些离世。郑书山把陈桂平送到医院抢救,医院初步诊断陈桂平是恶性肿瘤难以治愈,劝说郑书山带妻子出院回家,陈桂平也劝说郑书山放弃对自己的治疗。“没有了桂平,这个家就散了,我不能丢下她。 ”郑书山坚持让医院跨院会诊,最终确诊陈桂平是腰椎结核造成腹腔内脓肿压迫神经,导致下肢瘫痪。确定陈桂平没有生命危险,郑书山喜极而泣。
为了给陈桂平治病,郑书山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数万元的债务。为了省钱,郑书山把妻子接出医院回到家中治疗,帮她打针、吊水并作康复按摩治疗。经过郑书山一年的精心照料,陈桂平的病渐渐好起来了。 “当时,很多人都说,这就是爱的奇迹! ”郑书山笑着说。
重拾梦想 创立铁书
“经历了妻子大病,我感触很深,想换一种生活态度来活着。”郑书山告诉记者,妻子病愈后,他决定重新拾起少年时代的梦想,专业从事铁字铁画的制作与研究。 200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郑书山来到裕丰花市租下一间门店,创办了“铁巳缘”工作室。
现实很快就向理想浇了一盆冷水。“店面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并不好,经常连续几天都没有生意。 ”郑书山告诉记者,在做“铁字”的开始几年,店铺生意惨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想过放弃,给自己定下“4年生意没有好转,就关门歇业”的红线。陈桂平看郑书山着急,就鼓励他,“干自己喜欢的事业,不能遇到困难就动摇。 ”郑书山的心稍稍稳住了。
2003年,一家单位在合肥召开会议,向郑书山订购100件铁字作品。郑书山用了不到10天时间就赶制完订单,收货时订购单位的领导对作品连连称赞。这一单生意,郑书山挣了1万多元。渐渐地,知道郑书山的人多起来,他的生意也慢慢好转。
郑书山的工作越来越忙,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妻子身上。陈桂平把家里家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她还学习剪铁字、装裱等工艺,给郑书山帮忙打下手,让郑书山能够全身心投入铁字书法的制作与研究。
郑书山经过长期的实践与钻研,吸取雕刻、雕塑、锻造等工艺之长,结合铁画、浮雕等制作工艺技巧,将纸墨书法与铁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经过他的潜心钻研,摸索出了拖、滚、点、拽、墩手工铁字制作新技法,并将纸墨书法中的提、按、顿、挫,以及干、枯、虚、实等技法运用到铁字书法中。如此一来,铁字作品既刚劲、浑厚,又不失书法艺术的柔韧鲜活,与原作品相比不仅惟妙惟肖,而且更加彰显出铁字艺术巧夺天工的“张力”和“厚重”,创立了独具风格的“郑氏铁字书法”。
2011年,一家大型央企慕名而来,向他订购一件大型“铁字”作品。郑书山用了整整半年时间,以正面为兰亭序,背面为迎客松,做了一个6米长、3米高的巨幅双面屏风。屏风安装完成后,验收的领导被作品深深震撼,握着郑书山的手连连说:“真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 ”
2016年,郑书山被授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荣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至2016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合肥)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各项荣誉。 2016年,郑书山的铁字书法《七律·长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选定永久收藏。
担起责任 传承非遗
2008年,铁艺书画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传承人,我的肩上多了一份将非遗文化传承、发扬的责任和义务。 ”郑书山说。
近年来,郑书山把自己对铁字艺术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发表了《浅论铁字书法》《铁字书法的赏析与传承》《浅论铁字书法制作对材质的要求及草书作品线条变形移位的处理》等多篇学术论文。
2004年,毛学柏慕名找到郑书山拜师,希望能学习铁字技艺。 “铁字技艺历来只在家族中继承,并不外传。即使收了徒弟,学习铁字技艺,每天与铁片和铁锤打交道,非常枯燥,没有一定的毅力和决心很难学成。 ”素不相识的毛学柏是否能坚持?这让郑书山“吃不准”,郑书山最初选择了拒绝。毛学柏两次碰壁仍然执着来找郑书山。陈桂平劝说郑书山,“毛学柏是真心想学,能把铁字学成,你收他当徒弟吧。 ”郑书山点点头,接受了毛学柏。
毛学柏平时在一家药店工作,晚上下班就到工作室学习。提笔、交汇、盘拐……每一道关键的工序,郑书山都手把手地教。学到深夜,两人肚子咕咕直响,陈桂平往往就在此时送来宵夜,让师徒二人一扫疲惫。毛学柏的字越打越出精神,4年后,毛学柏学成出师,现在定居南京,从事铁字的制作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了解铁字,郑书山积极参加文化主管部门的活动,他走进乡村、高校,中小学校园和社区,为广大群众以及学生义务普及非遗知识,现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4年11月,郑书山的“铁巳缘”工作室被合肥市文广新局命名为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每年都会有来自国内外的非遗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铁字制作。
“作为一个手艺人,希望能尽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吴山铁字’,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郑书山说。
新闻推荐
为促进自贡市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切实通过招商引资优化、调整自贡市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10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