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生态又高效

安徽日报 2018-10-15 11:1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杜 刚 邓兆玉本报记者 许蓓蓓

日前,记者来到长丰县朱巷镇陈岗村,看到当地“稻虾共养”大户陶元贵正和农户们在田间收割“虾稻米”。当轰隆隆的收割机缓缓驶过稻田,一棵棵饱满茁壮的稻秆被卷入机器,随着叶秆的剥离,金灿灿的稻谷眨眼间出现在人们眼前。

“你看这片水稻长得多好,稻穗压弯了腰。 ”看着金黄的麦浪,陶元贵喜不自胜。就在几个月前,他利用稻田养虾,收获了四五千斤龙虾,秋收之时,他又收获了“虾稻米”。 “今年我种了有40多亩水稻,虾、稻加一起,今年纯收入应该有十几万元。 ”

说起来简单,要让小龙虾和水稻和谐共生却并不容易,时机掌握不好,小龙虾反而会破坏水稻,吃过亏的陶元贵逐渐摸索出经验。 “水稻刚插的时候投放虾苗,稻虾共生共长。稻根下的杂草和虫卵,靠虾来‘消灭’;叶面上的虫子,有飞鸟来食。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田里面的杂草和虫害,稻田也不用打农药,保证品质。喂小龙虾的食物采用菜籽饼、黄豆饼,既可以肥水,也可以肥田,龙虾的粪便更是水稻生长最好的天然肥料。

据了解,近几年来,地处江淮分水岭的长丰县利用区域优势,积极推广“稻虾共养”高效种养模式,大力培育稻虾种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今,长丰县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由2015年1.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1.2万亩,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户达2.6万余户。种养技术、种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成熟,由“一稻一虾”发展为“一稻二虾”或“一稻三虾”,产业效益逐年提升。

“虾稻共养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陶元贵说,过去村里人光靠种粮食每亩地最多赚1000元,现在小龙虾每亩田年产150—200斤,按均价每斤20元计算,单小龙虾一项就有3000—4000元。稻子不打农药、不施肥虽然会有一定减产,但是绿色种植方式产出的稻子品质高,每亩也有1000多元收入。

虾稻米口感好、品质高,但距离真正“走出去”还需时日。 “目前,长丰虾稻米品牌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长丰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遴选推广水稻优质新品种、建设绿色虾稻米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品牌保护监管等方式,该县正积极构建以县级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乡镇级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品牌为主体,“三品一标”品牌为基础的虾稻米品牌体系。 “计划到2020年,打造1个县级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5个乡镇区域公用品牌、10个经营主体自主品牌、20个‘三品一标’虾稻米产品。 ”

新闻推荐

环境优美人舒畅

本报记者许根宏清晨,太阳尚未探头,长丰县义井乡车王村刘大爷起床晨练,享受空气的清新。“这下好了,出门再不用捂口罩...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