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延伸虾稻产业链条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7-31 11:05 大字

7月27日晚,2018第17届中国(合肥)龙虾节开幕式在包河区罍街广场举行。自2002年以来,合肥市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办节思路,成功举办了16届中国(合肥)龙虾节,合肥龙虾节被评为全国示范渔业文化节庆。

“2018年合肥市本级财政安排虾稻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重点支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循环模式和技术研发推广,各县(市)也出台了虾稻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稻渔综合种养转向产业扶持资金25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和工商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合肥市农委主任夏伦平介绍,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发展虾稻综合种养面积16.2万亩,预计全年虾稻产业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

合肥市以环巢湖和江淮分水岭两大区域板块为重点,重点打造稳产高效、生态循环、特色鲜明的虾稻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长丰造甲、庐江泥河、巢湖烔炀、肥西山南四个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2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3个。示范基地按照“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通过发展2-3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规模推进使示范区及周边辐射带动区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合肥龙虾”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目前已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支持虾稻知名品牌创建。深挖虾稻产品生态价值,支持生产企业开展“稻田虾”、“虾田米”品牌创建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具有合肥特色、优质安全、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虾稻产品品牌;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产品质量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产品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先后注册了“渔知稻”、“爬行名将”等虾稻商标和“十大虾王”龙虾商标等7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商标6个。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适合合肥地域特点的科学种养模式。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重点对配套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标,既养出清水龙虾,又种出生态稻米。目前全市虾稻三品认证品牌达45个。

该市积极推进虾稻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贯彻农产品“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本地龙虾加工企业扩大产能,在满足本土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出口贸易。2017年全市龙虾加工出口创汇800万美元,位居全省大宗农产品首位。引导虾稻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结合,带动农民增收。全市以虾稻产业为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达40余个。依托合肥龙虾特色餐饮市场,支持龙虾餐饮企业与本地大户签订协议,加快建设产加销紧密联系的虾稻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共赢发展。 (杨荣清)

新闻推荐

合肥龙虾加工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2017年,全市龙虾加工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居全省大宗农产品首位。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合肥在支持虾稻产业方面促融合,抓链...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