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止一路领先

新安晚报 2018-05-25 10:30 大字

可能是生在合肥这座城市的缘故,这里的一切都自带创新的属性。1993年新年伊始,当《新安晚报》这个名字出现在合肥街头,本身就是安徽新闻界的一次突破。风雨兼程二十五载,新安晚报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引领潮头,一往无前。

用心办报

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1993年元旦,《新安晚报》呱呱坠地,改写了安徽没有综合性都市报的历史。这份新生的报纸一经面世,便引起广泛关注。

对于初生的新安晚报来说,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创刊两个月前,新安晚报在合肥公开招聘编辑、记者。这是本报在全省新闻界首次实行公开招聘和双向选择制度。从未有过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办报理念、办报机制……一整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安徽新闻界的先河,奠定了新安晚报超常发展的基础。

彼时的新安晚报犹如一张白纸,每一个人都在奋力描绘五彩斑斓的画卷,给读者奉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合办的《检察之光》《安徽警方》,在全省独家推出面向高端读者的全新周刊《新安杂志》,传递健康资讯、搭建互动平台的《生命周刊》,安徽平面媒体中最专业、针对性最强的教育类周刊《教育周刊》,推出第一个地方新闻专版《江城新闻》,直到现在每周日陪伴您的《家周刊》……新安晚报羽翼渐丰,也在向权威性、贴近性、时效性、可读性、服务性方面靠近。

2005年3月1日,新安晚报顺利实现“晚报早出”,出版时间由原来的每天下午提前到当天凌晨。这意味着,每天早晨,读者便能读上油墨飘香的报纸,开启一天的工作。当年10月12日,新安晚报推出“神六飞天”号外,数万份号外面世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创新的脚步一直未停。2009年9月14日,新安晚报正式启动版面创新工作,全面引进全国一流的平面视觉系统,形成个性鲜明的版式语言。

拓展发行

让读者第一时间读上报

从最初的周三刊到周六刊,再到天天出报,新安晚报每天都会陪您度过,发行量也节节攀升,始终稳居安徽都市报的首位。这离不开报纸发行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1994年,新安晚报就陆续在全省各地市县设立64个新安晚报工作站,代理报纸在当地的发行和广告。1997年末,新安晚报向社会郑重承诺:送报到户,合肥市区全年订户赠一只报箱。一时间,红色的报箱挂满省城大街小巷。

次年9月1日,合肥发行站建立,新安晚报开始探索自办发行之路。随后,本报在全省设立了多个发行站,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时效。本报又在全省报业中率先公开承诺“只需一个电话,新安晚报送到家”,让读者订报更方便。

安徽省南北城市跨度大,为了让全省读者都能第一时间读上报,2000年,新安晚报在黄山、蚌埠、宿州设立分印点。这是本报第一批异地分印点,标志着发行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目前,报社已在全省多个城市建立了分印点,实行异地传版,同时印刷。

服务读者

搭建平台传递心声

从办报伊始,新安晚报就提出了“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这一办报宗旨。多年来,服务读者的信念一直牢记心间。

1993年8月8日,新安晚报首次举办“读者服务日”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编辑部直接交流的机会,当时的主题是“听取大家意见,鼓励大家参与”。1998年11月8日,本报在合肥杏花公园举办首届大型读者日活动,共有7万余人届大型读者日活动,共有7万余人参加,开创了安徽新闻界读者日活动的先河。此后若干年,读者日活动每年都会与大家见面,成了长久以来的一大传统。

在新闻报道上,本报也通过开设栏目、推出策划,服务百姓所需,传递百姓心声。1995年,本报推出策划“百姓点将台”,通过“点将”的方式,在政府官员和百姓中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1996年7月,本报与省高招办举办省内首次高招咨询活动,高招咨询会一直持续至今。2001年3月,本报首次推出“市民问政”专栏,搭建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此栏目已成为本报品牌栏目。

此外,新闻热线的开通也联系起了读者与本报的情感。早在1994年,新安晚报便开办新闻传呼“蓝天台”征集线索。1998年7月1日,新安晚报的新闻热线开始全天候为读者服务,实行24小时值班,并不定期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听热线。2009年12月8日,本报成立呼叫中心,新安热线962000正式开通,服务读者的渠道更加通畅。

媒体融合

融媒体“矩阵”逐渐壮大

信息化时代,新安晚报早已不是一张简单的报纸。它从油墨铅字变成跳动的字节,最早是从2002年的“新安手机报”开始,这也是全省第一家推出手机短信业务的媒体。

跨出真正意义上媒体融合的第一步,则是八年前。2010年,新安晚报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全媒体战略,建立多媒体采集发布平台,这在全国都市报中都是“敢为人先”之举。随即,“安徽网”的出现让最新发生的新闻有了即时传播渠道,“这一刻,看安徽”的口号逐渐被叫响。自此新安晚报采集的也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资讯。

2016年国庆长假,新安晚报更是一改纸质报纸休刊的传统,首创推出“新安e报”,继续为读者奉献精彩新闻。点击“e报”的版面,就可以浏览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新闻了。

2017年6月9日,新安晚报的移动传播矩阵再添新军——大皖新闻客户端成功升级上线。上线10天的日浏览量就达到20万人次,“徽派”等一批栏目不仅颇受读者欢迎,更成为了安徽现象级的文化产品。至此,新安晚报基本构建出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干的移动传播矩阵,以及户外大屏等数字化平台。

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不断融合,让新安晚报的影响力稳步攀升。新安晚报先后进入移动传播“全国报纸50强”“全国晚报官方微博十强”等行列。2015年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实现华丽转身。

转型发展

不断尝试更多可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除了搭建全媒体平台,新安晚报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2016年9月,新安晚报成立了“安徽政务微博微信服务中心”。这是安徽媒体首家专业团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周到服务。当年11月15日,新安晚报“安徽政务微博微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当年,安徽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开通微博微信。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新安晚报承接政务“双微”外包服务,先后成功运营省食药监局、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合肥市经开区、长丰县和包河区妇联的政务微博、微信。专业的采编团队,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使微博微信运营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也获得了高度认可。这标志着新安晚报在转型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不仅如此,新安晚报还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了“新安影视制作中心”,致力打造“一站式”高品质影像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视觉体验以及宣传推广。图片、视频是专家,航拍、VR等专业影像拍摄更是不在话下。这也为新安晚报全媒体团队增添一把利器。

无论是在报纸的黄金时代,还是如今传统媒体的转型期,新安晚报服务百姓的初心一直未变,创新的脚步始终未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双墩7月底开通公交车

5月21日,双墩镇联合县交通局、物价局、评估公司及交管站对镇内村村通和农班车进行评估收购,迈出了辖区公交车运营的关键一...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