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力他来顶住 有困难他去解决追忆全国模范检察官周会明
[摘要]追忆全国模范检察官周会明
2015年秋天,在浪卡子县一乡村小学捐助物品
在宣城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干警杨凌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未装订完的卷宗,上面需要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周会明签字的地方,成为永远的空白。 1月12日,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会明积劳成疾,将生命定格于53岁。追忆他生前的一幕幕,品味与其相关的一句句话,令人感慨至极!
“有问题有困难,都是他去解决”
1988年,24岁的周会明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被分配到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20多年间,他从一名书记员做起,逐步成长为一名检察领导干部。 2004年,身为合肥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的周会明,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各基层检察院干警,果断查办土地系统窝案串案,在全国首次揭开土地系列案件背后黑幕,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当时的专案组成员蒋培回忆起那段艰苦辉煌的办案时光还记忆犹新:“当时压力非常大,都是周会明在顶着,只要有问题,有困难,有阻力,都是他去解决。”
从土地系统窝案串案,到长丰县卫生系统窝案,再到轰动全国的“房叔”方广云案件等一批重特大案件,周会明用决心和行动诠释了优秀检察官的风范!他先后2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连续2年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检察官”……可以说,纷至沓来的荣誉,周会明受之无愧!
“挺起胸膛大胆办案”
办案铁面无私,而对后辈,周会明身上绽放出令人折服的柔情和魅力!过去由于办案少,一些干警有些畏首畏尾,周会明便给他们打气鼓劲。有一位年轻干警从未办过反贪案件,他第一次去审讯一名犯罪嫌疑人时,只待了15分钟就出来了,认为自己不是当检察官的料。针对这些情况,周会明常对他们说:“我们司法办案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我们代表的是正义,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何况我们还有事实证据在手,要挺起胸膛大胆办案……”
“比起我自己,他更需要这笔钱!”
作为人民检察官,不仅需要忠诚,更需要对人民的无限热忱。无论是在安徽,还是在雪域高原,周会明时时刻刻都在用行动为“人民检察官”作注脚。去年9月,周会明赴京参加最高检“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颁奖礼回到宣城,得知宣城市检察院的一位老驾驶员患肝癌,要进行换肝手术。虽然素未谋面,但周会明却将获得的所有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他。“比起我自己,他更需要这笔钱!”平实的一句话,顿显周会明的人格魅力!
援藏五年,周会明更是处处伸手助人,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周会明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他与一群藏族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孩子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抱着足球在场地上奔跑。这是周会明爱心资助的又一个故事。2015年秋季,周会明在和安徽援藏干部、时任山南地委副秘书长林伟聊天时得知,浪卡子县有个贫困的教学点缺少文体用品,便和朋友们一起捐助1万多元的电教用品、体育用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把东西送到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村教学点。这张照片就是周会明与孩子们踢足球时拍下的。
■评论 力量来自公正
明朝著名学者方孝孺说过“公其心,万善出”,意指出自公心办事,做事就能做成好事;美国前总统林肯也说过,“力量来自公正! ”而回顾周会明近30年办理的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善举,无一不有“公正”的灵魂。
无论是土地系统窝案,还是卫生系统窝案,甚至于激励和指导年轻后辈办案,周会明都秉持了一颗公正的心。有了公正,他可以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有了公正,他可以踏踏实实坐下来研究案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有了公正,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在职务犯罪侦查岗位上不失色。可以说,支撑周会明将渎职案件一查到底的力量来自公正,激励他生命最后时刻还在办案的力量也是公正。
公正如灵魂和血液一般萦绕于周会明身体里,他将公正演绎进一桩桩令人钦佩的案件中来,不愧“全国模范检察官”的光荣称号。
记者 陶伟
新闻推荐
女子高速收费站被劫持后遇害 或因感情纠纷引发命案,嫌疑人已被控制
或因感情纠纷引发命案,嫌疑人已被控制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