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退潮,保就业仍需多方努力 罗千帆

河池日报 2020-05-11 05:50 大字

★4月29日,市财政局(金融办)牵头组织农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政金企融资对接,有36家优质特色企业与银行机构参与对接,10家企业与银行签约放款共计1.838亿元,26家企业与银行机构对接融资需求5.363亿元。此次对接的受惠市场主体涵盖了大中小微企业及新型农村合作社。(5月6日《河池日报》)

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是初创企业创造出了大多数的新增就业机会,而那些五百人以上规模的大企业却往往是就业机会的净损失者”。这项研究对我们也有启示意义。疫情冲击之后,保就业就是抑制疫情次生灾害的关键所在。资源有限,一定要用在能保住最多就业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就是中小微企业。此次河池组织政金企融资对接,施惠中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农村合作社,是保就业的正确一步。然而,“放贷”只是第一步,如何提振信心、刺激消费……财税金融工商乃至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还得动脑动手才行。

★4月30日,宜州区开展易地搬迁安置区扶贫公益岗位签约仪式暨岗前培训会,18名扶贫公益岗位人员正式签约,通过培训后上岗,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宜州区此次共设置安置区协管员、信息员、保洁员、水电工专管员等18个岗位,为一些具有从业资格或不方便外出的人员提供就近工作的机会。(5月6日《河池日报》)

随着易地扶贫不断推进,各地都有贫困群众从山区搬出,迁到条件较好的安置区居住。从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人住得密了,工作机会也会随之增多。参与易地搬迁的群众对“搬出来”后的未来应该保持信心,各地也应该利用好“从分散到集中”给群众带来的机会,通过强化安置区公共服务、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项目等措施,更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以此保证搬迁群众的脱贫质量。

新闻推荐

张国锋让正义法槌下更有“温度”

通讯员黄建国20年来,他走遍了原州大地的千沟万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微光,守望着一...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