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让正义法槌下更有“温度”

陇东报 2020-05-09 00:42 大字

通讯员黄建国

20年来,他走遍了原州大地的千沟万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微光,守望着一方和谐与安宁。

他,就是2019年度全市法院办案标兵、镇原法院孟坝法庭庭长张国锋。

三年来,张国锋审执各类案件725件,结案率为98%。值得圈点的是,他所审结的民事案件有近70%是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在平凡的岗位上,张国锋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多次被评为镇原法院优秀法官、优秀裁判文书制作者及全市法院诉讼调解能手、偶像法官、办案标兵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孟坝法庭辖区山大沟深,当事人外出诉讼多有不便。作为农家子弟,张国锋深知群众打官司不易,遂组织落实包片责任制,要求干警每月到联系片区提供司法服务1次,积极开展各项便民活动。变坐堂办案为上门办案,针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巡回办案就地审理模式。对外出务工当事人,灵活实施微信送达、qq视频审理等措施,有效减轻诉累。定期深入村组开展诉前调解、法律咨询、化解涉诉信访问题、宣传法律知识等,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法律服务。2017年以来,张国锋带着法庭干警累计为群众答疑解惑194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3件(次),巡回办结案件71件,诉前联动化解民事纠纷108件。

在张国锋看来,民商事纠纷与其对簿公堂,不如以和为贵。为此,他创造性总结出“情义融化法”“利益平衡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恰当运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2018年审理的三岔镇某山村刘氏兄弟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兄弟俩因分家发生纠纷,反目为仇,均公开扬言要“收拾”对方。他作为主审法官,不顾路途遥远先后11次往返原、被告家,从人情世故、生活常理入手,不厌其烦给双方讲道理、讲人情、讲法律,唤起当事人之间的亲情。并邀请村干部、当事人亲属等共同做工作,终使双方冰释前嫌,弟弟十年来第一次拉着兄长的手,动情地叫了一声“哥”。案件在兄弟两人的互谅互让中达成调解协议,一度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国锋深谙“100-1=0”的道理,老百姓来到法院,多少带着不安和疑虑,只有公正处理好每一个案件,才能让群众信任司法。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妥善修复受损关系,才是群众需要的公正。2017年他接手审理吴某诉白某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一案,该案中,白某觉得吴某是外地人,有意以各种理由拒绝与其清算工程款,吴某多次讨要未果愤而起诉。拿到案子后,张国锋带着法官助理多次深入案发地调查取证,向村干部、村民及施工人员一一核实详情,并前后4次组织庭前质证,终于查清了案件事实,果断依法支持了原告的诉求。“张庭长真是明察秋毫,用法律为我这个外乡人撑起了腰。”吴某逢人便对张国锋“点赞”。

立身高洁,不为利动,不为权倾。无论在法官和庭长这两个角色中如何转换,面对利益诱惑和人情面子,张国锋始终坚守职业操守,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带领身边干警坚决杜绝吃请送礼的现象发生,形成了清廉公正的执法晴空。2018年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双方争议颇大,其中一当事人先后两次拿着购物卡,堵在门口硬要塞给张国锋,被他婉拒。2019年一开发商打电话给他,许诺如判决结果有利于己方,将给予不菲的好处,被其当场严词拒绝。

作为一名从基层历练成长起来的优秀法官,张国锋无疑是全市众多基层法官的一个缩影。他们默默无闻,用初心和坚守把法治的阳光照进普通人的生活,用公正的判决和成功的调解,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书写在庆阳大地上。

新闻推荐

龙头乡: 大力种植金银花 筑起致富“金银山”

宜州讯近日,在宜州区龙头乡龙盘村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金银花。今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引进金银花种植加工企业,打造金...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