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连巧养竹鼠,开辟生财门道;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致富 外来媳妇从贫困户变成“女能人”本报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韦炳禄 卢覃芳 文/图
宜州区刘三姐镇谷洞村泵底屯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小连,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与丈夫一起发展竹鼠养殖业,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戴上贫困户“帽子”
十几年前,韦小连与丈夫卢刚在外务工结缘,当她踏进丈夫这个位于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而且一贫如洗的家庭时,曾感到后悔和迷茫。为此,结婚近10年,她一直未要小孩,其间还经常吵闹着要离婚,这都是因为贫穷没能安下心来。
多年来,夫妇俩到外地务工,但因文化水平低,收入也低,除去日常生活的开销,基本上没能赚到什么钱。由于缺少资金,家里的危房也未能重建,他们还是住在破破烂烂的老旧泥瓦房里,是屯里仅剩的几户无稳固住房户之一。
在外务工挣不到什么钱,回家后更是无收入来源、无稳固住房,2015年底,韦小连一家在精准识别中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她家和其他贫困户一样,是政府帮扶脱贫的重点对象。
夫妇同心誓脱贫
被评为贫困户后,韦小连心有不甘,总觉得不光荣。于是,她与丈夫一起谋划如何尽快甩掉“贫困帽子”,通过自身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韦小连夫妇早在2010年就试养过竹鼠,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市场价格低迷等原因,2013年底他们放弃了竹鼠养殖,继而改为养殖生猪和肉牛。结果,同样由于养殖技术和市场价格原因,他们再次失败。
2016年初,在驻村“第一书记”的鼓励下,夫妇俩再次意向发展竹鼠养殖项目,他们决定到远离住房1公里的山坳里,利用早年开荒的山地,搭建简易实用的养殖棚,开展竹鼠养殖和柑橘种植。
在遇到建竹鼠养殖场无启动资金的难题时,帮扶联系人——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助他们,向银行贷款3万多元作为创业资金。
说干就干,韦小连用创业资金搭建了60多平方米的竹鼠养殖棚,购买了60多只竹鼠,重启竹鼠养殖项目,并虚心学习养殖技术。
此外,韦小连还利用养鼠空隙,把周边10余亩荒地全部种上了柑橘,并放养了100多只土鸡。
她养的竹鼠是利用自家种的糖料蔗和山上的竹子作饲料,竹鼠的公、母数量基本上按1:3搭配,以出售种幼竹鼠为主、肉竹鼠为辅。肉竹鼠按斤论价,每斤55元至70元不等。种幼竹鼠则按对论价,每对260元左右。
竹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在韦小连的精心饲养和护理下,竹鼠的数量不断增加,出栏率也不断提高。2016年,韦小连家卖竹鼠收入和丈夫外出务工收入累计加起来有2万多元,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脱贫标准线。而她家在得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补贴后,于2016年底,顺利建起了8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这样,韦小连家在2016年底成为了第一批脱贫摘帽户。
创业路上不停步
虽然有了稳定的收入,建好了新房子,实现了如期脱贫目标。但是,韦小连发展特种养殖业依然不松劲、不停步,而且规模也越做越大。经过近3年的艰苦奋斗,她的竹鼠养殖场已扩大到300多平方米,竹鼠存栏近1000只。
据了解,近年来,虽然竹鼠市场价格时有波动,但韦小连家养的竹鼠肉质好,远近闻名,南宁的客商长期收购。在2017年宜州区“第一书记”产品展销会上,她家养的竹鼠引来多名客商询价,很快就销售一空。目前,韦小连养的竹鼠仍供不应求,销售种幼竹鼠和肉竹鼠收入可观,年获利近10万余元,除了还清银行的创业贷款,家里也有了一些储蓄。
短短3年时间,韦小连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成为全村远近闻名的“女能人”,但她致富后不忘众乡亲。2018年,韦小连夫妇俩组织本村及邻村的覃永林等6户贫困户,成立了谷洞村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长期向社员们供应种鼠给他们拿回家养殖,并进行回收统一销售。通过实行规模化养殖,形成了供产销一条龙产业链,韦小连夫妇俩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给全村贫困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上图为韦小连展示自己养殖的竹鼠。
新闻推荐
东兰讯日前,东兰县泗孟乡组织乡级党代表、人大代表赴宜州区、南宁市隆安县等地,开展扶贫产业发展专题学习考察活动。考察组...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