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谣言 须多方合力□ 巴基老西
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8月29日在京正式上线。这是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大举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一些网络谣言慢慢滋生并形成声势。在一些网站和微信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诸如“某某地方有小孩被拐”“某某女孩失踪多日”“某地车祸惨不忍睹”等危言耸听的言论和失实失真的信息,有些甚至胡编烂造,子虚乌有的烂事。这些网络谣言其实只要略微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谬论和虚假,但是,偏偏就是这些“低智商”的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了灭不掉的“小强”。
针对网络谣言,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信办倡导互联网“七条底线”,公安机关组织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互联网举报中心组织也向社会统一公布举报受理方式,不断规范开展网络举报工作。尽管如此,小范围小规模插边球式的网络造谣传谣仍然存在,在某些范围和领域、针对某些人群,还有相当大的破坏力。
此次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正式上线,无疑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渠道,对于实现“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具有重要意义。河池市近年来对网络谣言“零容忍”,对“金城江一中学生在广场被迷昏抢劫”“一小女孩在宜州区中医院险被人贩子拐卖”等谣言及时进行辟谣,河池网、宜州党政网、河池365网等属地主要网站先后在网站主页公布举报受理方式,一些自媒体和网民也自觉承担起网络辟谣的责任和义务,敢于对谣言进行揭露和举报。在部门、媒体、网民等多方合力下,河池近年来网络环境持续向好。
谣言流传,害人害己。作为网民,应自觉提高网络上信息的甄别能力。面对网络谣言时,不应视而不见,更不能助纣为虐。要主动承担信息的纠偏和“解码”的责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随着国家互联网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网络谣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我们的网络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康有序。
新闻推荐
自治区教育厅举办2018年教师节师德论坛 向全区60万名教师道声节日快乐
本报讯(记者文艳玉)全区60多万名教师,担负着1100多万青少年的教育教学。昨日,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举办主题为“弘扬高尚师...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