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让古文群众捧上“金饭碗”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白璐
“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租用了我家的2亩地种花,而且还以每天80元的工钱请村民帮着种植鲜花和管理花地,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近日,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村民覃永立高兴地说。
近年来,古文村积极谋划发展乡村旅游,广泛发动有能力、有干劲、有创业意识的党员投身古文乡村旅游开发。同时,大胆引进致富能人,参与古文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古文村党支部书记覃昌忠说:“能人有经验、有资金、有技术,党员威信高、联系群众强。让致富能人和党员带头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由他们来牵头成立旅游合作社,使古文村乡村旅游迅速走上发展快车道。”
党员覃永桥在外务工经商多年,市场意识强、有能力,回村后牵头成立了旺村旅游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发展桑果采摘加工、农家乐等;致富能人吴玉华是宜州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供应商之一,深耕旅游行业多年,被社员推选担任古文旅游合作社理事长,他投入资金技术,带领群众抱团发展乡村旅游。这2个旅游合作社成立后,目前社员有102户,其中党员有14人。古文村通过在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社员在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市场开拓和传带帮教方面的骨干作用,由党员担任合作社董事长、监事长等,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韦路华说:“在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我们把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村里以旅游合作社为平台整合发展资源,流转整合了200多亩的土地,发动村民以自家的竹林、庭院、闲置房屋加盟合作社发展,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以旅游合作社为主体推动旅游发展,统一打造形象,统一开发花卉、桑果、农家乐、农家民俗等旅游项目,避免恶性竞争、无组织发展,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以旅游合作社为载体,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出租土地、股金分红、售卖农副产品等增收,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悉,2016年,古文村入选广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依托该村离市区近、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等资源优势,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工作模式,整合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了四季花卉100亩、桑果100亩,开发设置了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区、竹林休闲养生区、水上娱乐度假区等多功能融合景区,游客日渐增多,旅游效益逐步显现。去年,古文村接待游客达12.6万人次,旅游带动经济效益25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23户70人脱贫摘帽。
覃昌忠说:“近年来,随着生态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很多村民搬进了别墅般的新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开发乡村旅游以后,部分村民在家门口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53岁的村民覃韦妹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多年来,她一直在广东打工,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和子女相继成婚,家里需要她照顾父母和照看孙女。“村里种花养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我把土地租给合作社种花,有了一笔收入,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又有一笔收入,现在是打工赚钱和孝敬父母、看管孙女都不耽误,还是党的政策好,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覃韦妹一边照看着孙女,一边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第六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开幕 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荣获“最具创新价值节庆”奖
宜州讯6月18日,第六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开幕,广西宜州第七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获得“最具创新价值节庆”奖。据了解,“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创办于2010年,迄今已连续举办五届。此次...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