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群众 如期脱贫摘帽 ——市人大办帮扶宜州市董里村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黄开均 通讯员 罗铎
“这一年来,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给我们村的帮助太多了,产业活了,网络通了,‘贫困村\’的帽子也摘掉了。”说起这一年来的变化,宜州市龙头乡董里村村支书覃迪亮深有感触地说。
董里村距龙头乡政府公里,辖个自然屯个村民小组,共有户人。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是宜州市今年脱贫摘帽的个贫困村之一。
今年以来,作为董里村的帮扶联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要求,按照“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标准和“十一有一低于”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加快推进董里村及贫困户脱贫摘帽步伐。
为全面掌握董里村的情况,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蓝恒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发现董里村还存在群众行路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脱贫攻坚困难重重。
为此,蓝恒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扎实开展驻村工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能动性,还得依靠村级党支部。”驻村以来,蓝恒根据“五个好”的要求,着力加强董里村党支部建设。同时,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深入村屯听取群众意见,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严肃党组织生活,引导村党支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
“给钱给物只能救急解渴,发展产业才是长远之计,脱贫攻坚才有可靠保障。”为找到合适的“长远之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联系村的扶贫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进村调研,提出工作要求;帮扶干部各自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摸底,共商产业增收项目。
“一年来,通过积极谋划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取得明显成效。”据蓝恒介绍,董里村有甘蔗和桑蚕产业基础,外董屯通过建设亩甘蔗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带动户贫困户脱贫;江旁屯亩桑蚕产业连片种植示范基地,为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注入新活力。
同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引进花椒生产加工企业进驻九香屯,建设亩花椒种植基地。目前,该企业和群众的土地租赁合同已签约完毕,土地平整工作已于月初进场,九香屯户贫困户将以土地入股形式获取分红。此外,该村还建成董里河鱼休闲垂钓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盼了多年的村屯道路终于修好了。”谈及今年建成通车的通屯水泥路,围里屯群众覃利盘高兴地说道。为解决行路难问题,年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时与扶贫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围里、围新通屯水泥硬化路项目建成通车,九弄、可夯至董里村委通屯水泥硬化路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宜州讯月日,宜州市举行宜州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开工奠基典礼暨“丰瑞达”教育奖励基金启动仪式。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宁,市委副书记、河池·东莞工业加工区二区党工委书记龙校,市委常委、宣传...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