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立示范基地 延长产业链条 宜州念“循环经”赚“生态钱”

河池日报 2013-01-11 23:48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罗昌亮

 

通讯员

 

覃芳梅)让昔日一文不值,严重污染环境的蚕粪变成有机肥;让废桑枝变成“金条”;用甘蔗、木薯、玉米等生物,替代煤炭、石油等原料……废弃物和原始农产品在宜州转一圈,就成了“宝贝”。这是宜州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

去年以来,宜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抓好桑蚕茧丝绸、甘蔗、生物质化工、酿酒、机械设备制造、矿产品加工六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重点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循环经济产业,荣获了“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荣誉称号。

着力建设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宜州已连续7年保持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地位。但在过去,由于缺乏处理技术,每年几十万吨的蚕粪被蚕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而每年砍下的桑枝更是堆积如山,只能作为农家烧水做饭的柴火。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宜州市转变思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模式,成功将蚕粪通过加工转化为有机肥、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做到了化废为宝。家住该市庆远镇叶茂村的苏志,去年仅卖蚕粪就收入了1700多元。

该市去年还大力发展丝绸加工等中下游产业,引进并壮大一批茧丝绸精加工企业,形成以桑蚕养殖为基础、茧丝绸加工为主体,以丝绸服装产业为主要延伸的产业发展模式。据统计,目前,该市桑园面积达31.3万亩,去年养蚕137.1万张,农民养蚕收入达18亿多元;全市缫丝加工企业13家,安装自动缫丝机144组5.76万绪,去年,全市茧丝绸工业产值达9亿多元;全市规模以上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5家,种植大户已发展到60户。

大力推进甘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该市依托丰富的甘蔗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蔗糖深加工、造纸、酒精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甘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目前,该市5万吨/年漂白蔗渣浆项目已投入运行,广西华美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博庆、博冠等企业也在加大技改投入,切实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清洁生产。

为使循环经济做大做强,该市积极打造生物质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走进广西广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企业总投资6亿多元的“5105”(5万吨乙烯、10万吨醋酸乙烯、5万吨聚乙烯醇)项目竣工投产,即用甘蔗、木薯、玉米等生物,替代煤炭、石油等原料,重点发展PVA、VAE等产品,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醇产品,标志着广维化工已掌握利用生物质生产酒精再到生产乙烯和醋酸乙烯的关键技术,顺利实现了从煤化工转型到生物质化工的转变。目前,该企业还积极筹备用糖蜜生产乙烯原料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推进“百亿”广维的发展目标。

此外,为实现循环经济在企业中快速发展,该市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的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在资源配置上,生产原料向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倾斜等。

“循环经济,环环有利。”当前,宜州市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稳进突围,提速发展”的总基调,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并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建设美丽、幸福宜州。

新闻推荐

谭村村新农保参保率达六成

宜州讯

 

截至1月15日,宜州市怀远镇谭村村委已经收取了本村2013年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4万多元,惠及400多参保群众,使本年度该村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到60...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