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循环之力 促提质发展——宜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探新路 本报记者 刘政强 黄筱钰 通讯员 覃芳梅

河池日报 2012-11-22 00:12 大字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近年来,宜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行循环经济提到战略高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工农互动,发展实现“可持续”

工业发展要以大量原料为支撑,而原料从哪里来?宜州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农业。宜州农业在广西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连续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甘蔗种植面积达47.8万亩。

“桑蚕和甘蔗,这些可再生又可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可谓全身是宝,是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料。”宜州市市长周飞说,“宜州工业的发展,就是要立足本地的优势资源来谋划和推动,以现有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工农‘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

 

该市已初步建成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甘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生物质化工循环经济三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据统计,2011年,该市三大循环经济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亿元、14.2亿元、5.8亿元,成为拉动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宜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嘉进介绍,目前,宜州三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主要以桑蚕、甘蔗、木薯等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相比于石油、煤矿等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可再生的农业资源,可确保三大循环产业发展“永不断炊”。同时,三大循环产业将本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就地消化,在自身取得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可谓一举多赢。

延长产业链,让“循环”更“经济”

合理的循环系统,能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宜州以环境倒逼机制为切入点,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经过努力,目前,该市三大循环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先,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向深加工延伸。该市重点引进和扶持桑蚕茧丝绸加工产业项目,聚集了蚕茧丝绸相关企业20家,其中10家缫丝企业装配自动缫丝机111组,蚕茧缫丝加工能力占全区的1/7,居广西县域首位。广西首家现代织绸企业、全国最大的蚕沙综合利用企业均落户宜州。该市初步形成了桑→菇→肥、蚕沙→叶绿素→有机肥、茧→丝→绸3种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模式。

其次,甘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该市依托47万亩甘蔗资源和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下属3家制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发展甘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对蔗渣、蔗叶、糖蜜、酒精废液、制糖滤泥等甘蔗资源进行综合循环利用。广西博冠纸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漂白蔗渣浆工程投产,华美纸业年产6万吨生活用纸项目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甘蔗→蔗渣→造纸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生物质化工循环经济项目有序推进。广维化工公司年产5万吨酒精制乙烯、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年产5万吨聚乙烯醇项目已投入生产,加之现存的3家制糖企业,目前宜州初步形成了甘蔗→制糖→废糖蜜→工业乙醇→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VAE)及其下游高端产品的产业循环模式。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外地男子兜售假药被起诉涉嫌销售其提供假药的药店也被处罚

 

本报讯

 

(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韦祖珍

 

摄影报道)

 

11月20日,金城江区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起诉被告人张伟(化名),同日,金城江区法院...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