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米粉与中秋的不解情缘本报记者 权晟

河池日报 2012-10-08 00:35 大字

 

9月29日晚,宜州市三岔镇的麦任仙正在厨房里忙着制作中秋节的早餐米粉,她用心地揉搓着米团,为家人准备节日中最重要的一道主食。麦任仙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依旧保持“中秋吃米粉”习俗的人。她回忆说,如今每天都能吃到的米粉,在过去,这几乎是只有中秋节才能享用到的美食。

“头灶粉、头道汤,哪个想吃都来帮。”这是过去三岔当地中秋节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总是盼望着中秋快点到,就为了吃米粉。”三岔籍的很多中年人,依然对中秋吃米粉的习俗记忆犹新。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节日里一家人共同享用美味可口的“米粉”,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幸福滋味。然而,却甚少有人知道,中秋为什么要吃米粉。

“长而圆的米粉象征长寿和团圆。”住在三岔镇老街、已80多岁的黄年生,过去曾在镇上经营一家远近闻名的叉烧粉店。他说,当地中秋吃米粉的风俗由来已久,而且颇有讲究。首先,不能吃扁平的切粉,必须吃圆长的榨粉,以取“团圆”、“长寿”之意;大米经过蒸煮、揉搓、冲打、挤压等一系列工序制作成榨粉后,必须洒上葱花、芹菜,寓意聪明、勤劳;最后,再根据喜好,加入肉汤以及其他辅料;作为主食,米粉不仅是中秋节的早餐,也是节日里中餐和晚餐的一道主食。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秋节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和月饼一样,市场上每天都能买到的米粉,不再是只有在节日里才能享用的美食。然而,每年中秋节,当子女从全国各地赶回家过节时,已70多岁的麦任仙,仍会用心地为家人端上热腾腾的米粉。麦任仙的小儿子黄建辉在外地从事出租车运营工作,他说,每年中秋节,不论生意再好,他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回到三岔镇,就是为了和父亲母亲一起做米粉、吃米粉。

此时,一碗普普通通的米粉,不仅寄托着家人最纯朴、最真挚的情感和祝福,更寄托着期盼团圆的浓厚亲情,以及留恋故土的思乡之情。“这种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黄建辉说。

新闻推荐

魅力之城 宜人之州 ——宜州市精心打造宜居旅游名城

本报讯

 

(记者

 

黄筱钰

 

刘政强)

 

9月26日,20多名马来西亚游客从宜州市区出发,乘船游览下枧河沿途风光,经过两个小时的行船,来到位于刘三姐乡...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