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奏响健康和谐曲 卫生事业放异彩——宜州市医疗卫生事业10年辉煌成就综述 ■ 本报记者 周剑峰 通讯员 左莉

河池日报 2012-10-11 13:52 大字

宜州市市委书记奉海峰(右二)、市长周飞(右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嘉进(左二)到宜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工作。

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宜州市卫生局领导班子。

宜州市卫生局局长梁仁芝(中)在市中医院中药煎药室检查工作。

宜州市人民医院开展的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已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宜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

宜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任务,并以免疫规划疫苗为重点,认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图为该中心医务人员在宽敝、明亮的预防接种门诊大厅为群众接种疫苗。

10年来,宜州市共投入3.1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各医院基础设施。图为新建成的怀远镇卫生院住院部。

宜州市开展疫情卫生应急技能大练兵。

 

宜州市人民医院、宜州市中医院、全区统一标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焕然一新的乡镇卫生院,花园式的卫生室……如今,无论走进宜州市哪一家医疗单位,其崭新的院容院貌、优质的就医环境、温馨的服务等等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群众在家门口就医已经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方便……

这,仅仅是宜州市医疗卫生事业10年来辉煌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河池撤地建市10年来,宜州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巩固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大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

强基固本 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被视为实现“病有所医”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宜州市强化民生改善,借力“撤地建市”、医药体制改革等东风,全面加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公共卫生防护屏障,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着力打造“卫生服务圈”。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聚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安全舒适、便捷有效的看病就医环境,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的梦想。据统计,该市在实施新医改中累计投入资金8199万元,建设医疗卫生机构项目33个,新增大型医疗器械47台,业务用房新增面积17880平方米,项目涵盖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群众就医条件、治疗环境大为改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宜州市卫生部门注重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全员继续教育培训,对新招录人员强化基础业务培训,狠抓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岗位培训。通过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强育才引智工作,强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狠抓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竞争生存、跨越发展的实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助推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目前,该市拥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66人、乡村医生423人,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达到2080张,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85张、卫生技术人员3.62人,同比“十五”末增长42.5%和27.91%,增强了乡镇医疗机构应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病例的防治与急救能力。

截至2011年底,该市共有城乡医疗卫生机构28个、村卫生室197个。其中,市直医院拥有CT、500MA以上X光机、体外震波碎石机以及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各种内窥镜等一大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均装备B超、X光机、化验仪器等,有2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有救护车,有17家卫生院获得了“国家爱婴卫生院”荣誉称号,全市各种医疗设备均达到河池市同级先进水平。

深化改革 提升人民群众受益水平

国家出台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为所有社会成员享受到“大卫生”服务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宜州市认真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动创新形式,大力实施健康宣教、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等工程,真正为群众筑起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线。据统计,至2011年,宜州市已经为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建档33万余份,电子建档率达54.59%;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8050人,访视率98.13%;0-6岁周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61573人,儿童系统管理率75.63%;孕产妇接受产前健康管理7966人,产前健康管理率98.9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6%。15岁以下人群获得免费补种乙肝疫苗52014人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57%,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13080人,糖尿病患者达1478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252人,为31797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6976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

该市还启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改革,全市共有565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考试、竞聘演讲定编,并签订合同,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稳定了该市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时,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的统一布署,宜州市乡镇卫生院于2010年12月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格下降比例为15%。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9.88%,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0.35%。

规范运作 新农合制度造福农民

农民群众的生活健康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曾在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太多无奈。自2006年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宜州市通过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合”制度的规范健康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参合人数由2006年的332496人提高到2012年的504979人,参合率由2006年的65%提高到97.95%,创下历史新高。

2011年,该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人/年,新农合乡级、县级、县级以上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60%、40%,住院最高补偿额度由3.5万元提高到5万元;2006年以来,宜州市“新农合”农民基金支出共2.368922亿元,共有 148.98万人次获得补偿。

以人为本 认真开展预防保健卫生工作

近年来,宜州市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都维持在90%以上;启动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提升艾滋病防治战略地位,艾滋病防治工作打开了新局面;鼠疫、霍乱已持续10年无疫情发生;连续21年保持无阳性钉螺、无本地血吸虫病人发生,无重大疟疾发病流行,为广西达到全国第一批国家阻断传播血吸虫病、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的省区做出了贡献。

认真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推行“一条龙”式免费婚检服务模式,积极筹备开展推进“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模式工作,建成宜州市婚育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并成功承办了“河池市送幸福送健康婚育综合服务乐万家现场会”,全市婚检率为97.50%。

认真组织实施“降消”项目,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2011年,该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83%,新法消毒接生率为100%;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7164人,全部给予了补助,补助金额296.52万元;切实开展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7257人,筛查率达到83.69%;孕产妇产前筛查5150人,筛查率为59.37%。超额完成筛查任务,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10年来,宜州市不断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效处置了“非典”、人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2009年,在全国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该市及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零”重症病例,“零”死亡病例的目标。

此外,在2008年至2010年的抗洪救灾工作中,该市医疗卫生部门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在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时对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灾民有病能及时医治。2008年,宜州市卫生局获得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河池市卫生局授予“河池市卫生系统抗洪救灾防病治病先进集体”的称号,2009年被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罗城卡马水库抢险救灾先进集体”。

强化监管 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

医疗质量是决定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宜州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监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2005年10月,宜州市成立卫生监督所,该所成立以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及医疗服务市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7年来,圆满完成重要节假日、各类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任务,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医疗卫生是窗口服务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密切相关。对此, 宜州市卫生系统注重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每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政治、学业务、长本领,提升服务基层、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能力。结合“三好一满意”、“ 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能力。

健康“卫士”全力护佑群众健康

健康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公共医疗水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经过10年发展,宜州目前已拥有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各类卫生医疗机构,这些健康“卫士”,正在全力护佑着宜州群众的健康。

1956年7月在原宜山县卫生院防保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宜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期只有业务人员17人,仅有一台显微镜,只能开展一些寄生虫病检验。如今,该中心有在职职工99人,设有疾病控制科、免疫规划科、健康体检科等13个业务科室;拥有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900余万元。

通过努力,该中心先后通过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麻风病、疟疾病验收。1994年迅速控制一起霍乱暴发流行,建立了广西内陆地区控制霍乱流行的“宜州模式”,曾多次被区、地、市评为卫生防疫工作“先进单位”。

1951年8月成立的宜州市人民医院,是宜州市属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宜州市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院、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中心基地、孕产妇急救中心、法定传染病定点治疗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道路交通绿色通道定点救治医院,是河池市、宜州市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定点医院及定点转院医院。

10年来,该院通过自身地努力,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小区”、“广西绿化模范单位”、“河池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河池市模范之家”、“宜州市文明单位”和“城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十佳大院”、自治区“五一巾帼示范岗”、“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该院拥有美国通用公司全身螺旋CT机、数字化X线摄影(CR、DR)系统、德国进口微创系统、血液透析机、高压氧舱、妇科BBT视窗消融刀、三才乳腺治疗仪、鼻内窥镜诊疗系统、日本原装进口超声骨密度测定仪CM-200、超氧刀、菲利浦4000型彩超机、日本进口日立四维彩超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彩色脑地形图等先进医疗设备。如今,医院完全能满足全市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能治疗内、外、妇、产、儿、传染、五官等科疾病和各种危急重症,综合诊疗水平和专科治疗效果在区内已具备一定优势。

宜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82年,是一家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育和科研于一体的中医医院。是河池市医保定点医院、宜州市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柳州医专、河池卫校教学医院。1997年获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1999年获得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称号,2010年增设为宜州市产科急救中心,2012年挂牌广西宜州市壮医医院。2010年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及柳州市中医院缔结了技术协作关系。

2010年,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在宜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该院在宜州市城南新区进行新院建设,该项目被列为河池市、宜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新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近1.2亿元,计划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

经过10年来的发展,该院已发展成为桂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县级中医医院。2011年门诊量24.66万人次,住院1.46万人次,在全区县级中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业务规模在广西县级中医医院中已连续4年排名前四位,2011年跃居全区县级中医院第三位,业务量比2007年增长188%,近5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从2001年到2011年人均业务连续11年高于宜州市同级综合性医院,产妇住院分娩人数从2003年来连续9年位居宜州城区医疗机构之首,人均门诊量连续9年位居前列,是广西唯一一家人均业务规模连续10年均超过本市同级综合性医院的中医医院。

1952年成立的宜州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妇女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及各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中心。10年来,该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3年的29人,发展到2011年的121人,业务收入从原来的年80万元发展到去年创1000万元。从唯独临街1栋预制板楼2032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632平方米,其中除国家项目经费60万元外,其余460万元均为自筹经费。经过努力,该院从原来的国家一级乙等单位跳过两级,跃进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于2009年通过国家等级评审,成为河池市首家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由于工作出色,该院先后获得2011年获得巾帼文明岗;2010年获国家级卫生初级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先进集体; 2009年获宜州市巾帼文明岗;2008年获广西实施“降消”项目县先进单位等荣誉10余项。

创建于1993年7月的宜州市精神病医院,2008年10月属地划归宜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是一所集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治疗、康复、预防、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宜州市精神病残疾防治康复中心及精神残疾鉴定机构。10年来,该院着力打造精神病专科特色品牌,在心理评估、精神应激、成瘾医学、治疗干预、康复治疗等学科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在河池市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4月,该院建立“精神康复中心”建设农疗康复训练基地2000多平方米;2011年5月,该院申请成为宜州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落实“阳光家园”项目工程,为1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训练。

10年来,宜州市卫生事业以河池“撤地建市”为契机,铸造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卫生厅和河池市卫生局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发奋图强,宜州卫生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新闻推荐

宜州采取3项举措治理公交尾气排放

“中山大道过客”:近半年来,宜州市内的公交车辆尾气排放污染非常严重,在车辆爬坡、加油提速和起步时黑烟滚滚,行人和公交车附近的车辆甚至看不清路面,既容易...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