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生水起”古文村——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新农村建设掠影 本报记者 张锐锐 韦小董 通讯员 周昌林

河池日报 2012-01-10 09:37 大字

 

“好迷人的风景,好朝气的新农村。”近日,记者趁着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警民共建平安和谐村示范点”揭牌的日子造访该村后,感觉到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古文村位于宜州市北部,距宜州城区20公里、祥贝乡政府19公里,地域面积21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亩,且耕地主要分布在石山区,地块小,不成片,土质较贫瘠,属山区贫困村。2009年,古文村被列为自治区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是自治区审计厅新农村建设的定点帮扶村。此后,古文村的新农村建设潮起云涌,逐渐展现出迷人的新姿。

汽车沿着宜州至罗城公路行驶,进入古文村地界后,沿途风景让人耳目一新,小河旁,青竹翠绿、河水清幽,宛如天然画屏;空气中,散发着股股芳香的泥土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行车约半个小时,我们一行进入一个四面环山、中间呈现一块数百亩平地的村子,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几个老人正坐在屋檐下闲谈,几个调皮的小孩在快乐嬉戏。

“这就是古文村委所在地罗村屯。”随行民警介绍,古文村委原来设在河对面的古文屯,后来公路“村村通”后,为了方便群众办事,1999年将村委搬到罗村屯。

去年年底临近元旦时,祥贝派出所民警从宜州市区拉来了10吨水泥,援建古文屯码头。“码头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河对面古文屯等8个屯350多名村民的生产生活。”民警说。

记者看到,古文村委是一座现代化的办公用楼,村委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公厕、停车场、篮球场、餐饮楼等一应俱全。村内的自来水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垃圾焚烧炉、污水处理工程运转正常,让人俨然处于一座小县城中。

据村干覃仟权介绍,古文村全村有耕地面积483亩,人口524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耕地面积少且土质贫瘠,村民不能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其他项目也很难发展,极大制约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能种植水稻、玉米、黄豆等传统的农作物作为主要产业来维持温饱。“一亩旱地就150公斤玉米收成,一家人辛苦一年,勉强够吃。”覃仟权说。

穷则思变。2009年,在自治区审计厅等部门的支持下,针对古文村存在人均耕地少、地理位置优越以及环境优美等特点,古文村委带领群众培育经济增长点,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采取定点扶贫单位、市、县、乡、村五级联合开发建设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罗村屯旅游观光、特色美食长廊、黄金旅游步道、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将整村推进、定点帮扶、旅游农家乐三个示范点融为一体,建设最新模式的新农村样板。

2009年9月5日,古文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河池市第三批新农村建设项目,涉及8个自然村、122户958人,总投资500万元,建设规模89亩,新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公益设施、统一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率6%。

近年来,在古文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当地村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唱出新篇章。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联合社三套班子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做好群众表率作用,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深得群众信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古文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去年底,政府与村民合作兴建的农家乐正式营业,农家乐提供餐饮、娱乐一条龙服务,盈利则由政府、村民共享。“政府帮我们农民谋利,这样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覃仟权笑容满面地说道。

新闻推荐

新汽车总站建成2年未投入营运,汽车服务站、公交公司搬迁尚待审批—— 宜州搬不走的3大“绊路石”

本报讯

 

(记者

 

张锐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扩张,宜州市城区也患上了交通拥堵的“城市通病”。不少网友、有识之士意识到,位于宜州城区中心位...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