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覃华林的休闲大年本报记者 谭丽娴

河池日报 2012-01-30 09:30 大字

 

长方形的晒谷坪打扫得很干净,码得整整齐齐的枯桑树枝斜靠在墙边。1月27日,记者来到宜州市安马乡安马村岸口屯时,村民覃华林正在忙着。

镶着白色瓷砖的三层小楼正厅摆着电视机、电冰箱和电子挂历,一张大木质沙发上堆着大大小小装着年货的袋子。正对着三层小楼、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水泥砖下房里,覃华林正蹲在铁制的节柴灶前烧水。

覃华林50岁上下的年纪,个头不高,短短的刘海贴住额头,明亮的眼睛沉静中透着热情,一双肤色暗沉、显露青筋的大手交叉着放在胸前,米黄色夹克外套、黑色裤子和深蓝色棉布鞋的穿着,显得休闲、随意。

在覃华林看来,春节是从年头忙到年尾的农民们“休闲”的好时节,应该好好休息,而不该为各种繁文缛节所累。今年他们一家的年夜饭吃得很简单,只有猪肉、排骨、鸡肉和青菜几样,没有做扣肉,也没有做“年年有‘鱼\’,也没觉得缺少什么。”

自然,覃华林的“休闲年”也并非完完全全的“休闲”。腊月二十八,他和村里所有的人家一样,遵从了村里“杀年猪”的传统。除夕夜也一样磨好糯米粉,留着大年初一早上煮汤圆吃。年后,再如往年一般的在灶前架起火堆熏制腊肉。

覃华林说,他能过上这样“休闲”的年,是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上世纪80年代,全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可以杀猪过年,现在是他家家都有年猪杀,也都建起了水泥楼房,建房的钱大多来自养蚕的收入。

覃华林建于1999年的三层小楼,则靠的是种甘蔗的收入。之后,看到村里人靠养蚕也建起了一栋栋楼房,覃华林一家也开始跟着养。现在,覃华林的妻子、儿子和媳妇3人养蚕一年的纯收入在2至3万元,同时还种植甘蔗、玉米等作物。

和妻儿不同,如今的覃华林并不参与养蚕的事儿。他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在安马乡中学保卫处当保安,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

“明天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值班室上班了。”覃发林说着,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新闻推荐

何辛幸在金城江宜州检查时要求 深刻吸取教训 严查安全隐患

本报讯

 

(记者

 

罗昌亮)

 

2月2日上午,市长何辛幸冒雨深入金城江区、宜州市检查龙江河沿岸重金属原料、废渣囤积整治工作,查看群众安全饮用水供...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