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切为了群众 ——宜州都街村党支部为民办实事侧记

河池日报 2011-07-15 10:01 大字

 

都街村位于宜州市德胜镇西大门,全村8个自然屯中有7个自然屯临金宜公路沿线,属于典型的“路边村”。全村2096名村民,有40名党员,党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年轻党员占主要力量。

近年来,该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桑蚕、甘蔗种植面积,普及种养科技知识,群众致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该村种植桑蚕1600多亩,甘蔗500多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50元。

饮水难,一直是困扰都街群众的最大难题。据村党支部书记韦展开介绍,都街地势较高,“在德胜街附近,打井不到5米就能出水,而在都街打井打到50米还不见水”,长期以来,都街群众饮用的都是山槽水,不仅不符合卫生标准,而且遇到持续干旱天气时,就得到5、6公里以外地方拉水。

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2010年5月,该村党支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筹措资金共86万元,在都街村都大屯打一口82米深水井,并把地下水引上半山腰一个200立方米蓄水池,再架设水管到各家各户。该工程覆盖都街村5个自然屯,目前,自来水管已架设到各家各户,预计今年8月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可长期解决1600多名群众饮水困难。

从2010年起,该村党支部多方筹措资金,组织群众抓好屯级道路建设,先后完成了都大屯3100米、福林屯1200米、昌东屯700米,塘芽屯300米的村屯道路硬化,还解决了九枧屯行路难问题。

针对文化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该村党支部积极联系挂点帮扶单位——市委宣传部,争取到资金7万元,重点推进福林屯文明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栋130平方米的两层文化室、一个标准篮球场、20米长的宣传文化长廊、150平方米的戏台。并争取到农村文化建设“以奖代补”资金2万元,购置书柜、办公桌椅等设备和价值3万元的科普图书。

为解决农民掌握技术难题,该村党支部协助市委宣传部,先后4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专家到都街村传授桑叶、甘蔗和食用菌种植栽培技术,并组织群众到老蚕区、蔗区去实地考察学习,提高了农民种养技术水平。

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重培养年轻、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加入党组织,把年轻党员发展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今年38岁的村民蓝鹏,2010年7月宣誓入党。如今,蓝鹏在德胜镇一家冶炼厂做销售工作,爱人在家种桑养蚕,这“一工一农”成为该村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一种模式。

在党员蓝志贤的结对帮扶下,村民蓝文顺用养蚕收入建起了新房,又扩建了新的蚕房。“全村共有12位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主要是在生活上、养殖技术上关心和指导。结对帮扶既加强了党员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又树立了党员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形象。”村党支书韦展开说。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都街村党支部为民办实事的宗旨,我们相信,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000多名群众的生活会越过越好。(记者

 

韦剑平)

新闻推荐

宜州强化执法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宜州讯

 

宜州市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扎实开展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该市从养殖、产地检疫、屠宰检...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