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过法 文化满新春本报记者 王 卓

河池日报 2019-02-04 01:00 大字

1月28日,距离2019年春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介莫村拉力屯的村民就开始忙碌起来,忙着平整刚推好的场地,忙着打扫村中的各个角落,忙着插彩旗、挂彩条……因为,今年春节,他们要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池各县(区)的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过法,和若干年前只顾吃肉烧炮已大为不同,而是追求更为丰富、更有文化味道的春节了。

老风俗,新过法

河池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春节风俗习惯。例如杀年猪、守年夜、敬老人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这些千年不变的风俗虽然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特征,但一般以单个家庭为执行单位。也就是说,虽然风俗都是一样的,但却是各家各户自己过。

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各自为政”的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出现了集体杀年猪、集体守年夜、集体敬老等以“大家一起过”为主要形式的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名的,就是天峨县云榜村的刨汤节了。以前每年立冬后,云榜人便陆续开始杀年猪。在杀猪的当天,主人会请亲戚朋友或乡邻吃一顿刚杀的猪肉。一般都是各家各户轮流请客吃饭。这种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的传统习俗,从2014年开始,被天峨县挖掘、整理,成为一年一度的年猪节。这天,全村统一杀年猪,同时还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年猪祭祀、舞狮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从而引来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游客可以尽情领略独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腊肉腌制、小猪赛跑、有奖问答等系列趣味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让大家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体验浓浓年味、忆起淡淡乡愁。

除了像天峨云榜这样把杀年猪变成文化节之外,河池的许多地方也把各家各户以前自己吃年夜饭转变为集体聚餐。记者了解到,巴马县巴马镇介莫村拉力屯的村民,在2019年年夜饭的准备上,就计划全屯集体过。他们打算在今年的除夕,在屯中搞长桌宴,全屯200多人集中到屯中刚刚平整出来的场地上一起吃年夜饭,然后一起收看央视的春晚。村民王子坚说:“全屯一起吃年夜饭,不仅热闹,最重要的可以利用这难得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工作人员都回家过节的机会,大家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增加感情的同时,可以共谋全屯的发展大计,这可是一举多得。”

近年来,河池民间还悄然兴起了“女儿回娘家”活动。这也是老风俗新过法的典型形式。按传统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一般都要在大年初二之后,回到老家探望家里的亲属,以此表示不忘养育之恩。但是,老传统在形式上,都是各家的女儿回各自的家。近几年来,这种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各自回家成为了集体回家、集体探亲、集体敬老。于是,春节期间,我们经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某某村女儿回娘家活动”的图片和短视频。在这些图片和视频中,我们看到集体回到村中的那些嫁出去的女儿们打着漂亮的花伞,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走在村道上,站在村中央,或唱着山歌感恩父老乡亲,或集体为村中的老人敬上一怀温暖的茶水,为他们洗一把脸……从而让这“女儿回娘家”的老风俗变成了春节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焕发出独特的“青春活力”。

旧习俗,新生命

三四十年前,对于拉力屯的青年人来说,春节期间打陀螺是一种习俗。河池的壮族人民自古就有打陀螺的习俗。壮族陀螺和人们熟知的白裤瑶陀螺不同,壮族陀螺头是圆的,腿细而长。打陀螺的时候,一个人把陀螺放在地上旋转,另一个人拿着用绳子捆绑的陀螺对着对方的陀螺瞄准之后打击。相比而言,白裤瑶的陀螺偏于戏耍,而壮族陀螺偏于双方竞技。壮族陀螺的这一特点,与壮族人民的祖先生活的环境有关。远古时候,壮族祖先生活的地方,大都是有野兽出没。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打猎使用的工具大都是木棍和石头。在打猎的过程中,壮族祖先发现对于那些能跑能飞的野兽,狩猎时用石头打击会比使用木棍或者其他工具效果更好,只要瞄准野兽的额头、眼睛等要害部位,一块石头或者一颗石子就可以打下一只飞禽或者一只小动物。因此,为了练就“一击中的”“百步穿杨”的功夫,他们经常拿石头训练打击目标。

村里的孩童见大人玩石头如此顺溜,觉得很好玩,于是也跟着玩了起来。因此,石头由此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演化成为壮族孩童的玩具。石头也成为了壮族陀螺的雏形。

孩童玩耍,安全第一。整天拿着石头打来打去,肯定不安全。而且,石头的韧性有限,打不了几下就都碎了。于是,壮族先民们想到了木头,把木头锯成十公分高的一截,上部分加工成圆形,下部分留出细长的腿。就这样既安全又耐用的木陀螺替代了石头。后来,随着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狩猎不再依靠石头,但陀螺却流传了下来,打陀螺也成为许多壮族地区辟邪纳福又可以集体娱乐的习俗。

然而,若干年来,随着为了谋生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加上各种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壮族聚居的地方已很少有人会打陀螺了。今年70岁的拉力屯村民王仕华说:“我们屯已有30多年没有打陀螺了。”2018年10月,屯里讨论今年春节文化活动内容的时候,王仕华就提出了打陀螺的建议,很快得到其他村民的赞同。王仕华说:“原本我们只是打算让屯里的年轻人自己玩玩,没想到其他屯知道我们春节期间要打陀螺,就纷纷报名参加,现在至少有6个参赛队参加我们的打陀螺比赛。”

近几年来,在河池的各个地方,许多曾经被遗忘的民间传统文化又慢慢地得到恢复和传承。例如巴马许多地方的大年初一的抢新水、凤山农村的迎五畜等。巴马民间的抢新水习俗是在大年初一凌晨1时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女儿、媳妇趁着天还没亮,就担着水桶来到村边的泉眼打水。这一习俗的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天天顺心顺意。而凤山农村的迎五畜也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家里的主妇便拿着猪笼、鸡笼来到河边或者泉水边,捡起几块石头,拿回到家里,放在猪圈或者鸡窝里,寓意新年五畜兴旺。

若干年来,这些习俗同样慢慢淡出了农村人的春节当中。但是,最近几年,一些地方经过挖掘、整理、改编,让它们成为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传统的习俗因此增添了时代的内涵,焕发出新的光彩。

春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发展,不同时代的春节有不同的过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河池各地的春节同样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已成为新时代下河池各地春节的特征,而传统文化在春节期间的重生,更是河池民间先进文化得以发展的见证。

新闻推荐

蔬菜产业成农民致富“绿色银行”去年,该县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总产量5.8万吨

天峨讯春节临近,蔬菜销售迎来“黄金期”。连日来,在天峨县六排镇纳州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忙着采收、搬运新鲜的冬令...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