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的产业扶贫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梁昌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任务,推进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没有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了产业支撑,贫困人口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产业扶贫终究是市场经济领域的工作。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事情,就要善于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规律来研判。
然而,许多干部群众正是缺乏了市场经济的思维,导致产业扶贫往往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那些简单扩大种养规模、盲目更换新项目或者是违背产业市场经济规律的措施,都很难从全局的高度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
如何以市场导向推动贫困山区扶贫产业蓬勃发展,让广大贫困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从县域角度和干部群众角度出发,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又该采取哪些措施?笔者结合当前贫困山区的实情,通过多方调研,作了如下思考,欢迎批评指正。
一、当前贫困山区的扶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大环境来看
一是商业氛围不浓。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少,经营效益不高,部分已培育的经营主体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缺乏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支撑。
二是基础条件落后。贫困地区大多远离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市场,自身无力改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导致产业发展成本高。
三是扶持政策缺位。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力度明显偏小,企业投身扶贫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对市场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基地在税收、用地、信贷以及产品加工、市场拓展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三是不公平行为挤压农村市场发展空间。政务信息公开不到位,导致信息灵通、经营能力稍强的企业和个人容易获得支持,极易产生不公平行为,挫伤多数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发展信心。
四是创业人才缺乏。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创业人员少,尤其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甚少,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
(二)从干部群众的个人能力来看
群众个人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群众对新型农业的认识不足,习惯于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往往是见别人成功后才学习跟进。同时,存在“等、靠、要”倾向,产业扶贫中常出现“政府热、群众冷”的消极局面。
二是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对实用的农业技术、机械应用、市场培育等技术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作物管护不到位,达不到产业扶贫预期效果。
三是缺乏市场经济知识。习惯等待中介商收购农特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对市场需要什么不了解,常常盲目生产,产品销售难,影响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是缺资金保障。涉农贷款规模小、限期短、门槛高,产业发展失败后很难翻身,导致群众变得小心谨慎,持观望态度,产业发展滞后,致富步伐缓慢甚至导致扶贫产业萎缩。
干部个人方面:
一是缺市场导向意识。学习接触市场经济知识的机会少,各类培训几乎没有相应课程安排。受传统观念影响,局限于传统发展模式,不了解农业产业市场供求变化。产业发展中忽视市场化导向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缺乏用市场思维来谋划扶贫产业发展,利用市场手段激活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
二是农业农村工作水平跟不上新形势。几乎没有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内容,产业发展中往往是“行外人”指导“行内人”,距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甚远。
三是缺工作担当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差,服务农村产业提质发展的信心、决心不足,解难题的水平和能力欠缺。部分干部怕担风险,因而不愿意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动脑筋、想办法。
(三)从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一是业态较单一。分散式、小规模和自然形成的传统产业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跟不上,特色产业发展仍存在“一支独大”局面。
二是龙头企业少。缺乏一批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加之营销手段单一,产业占有市场能力较弱,牵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能力不强。
三是产业链条短。贫困地区最明显的特征是工业发展乏力,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不足,只停留在初级产品售卖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少,经济效益差。
四是发展风险大。涉农保险滞后,自然、市场、经营风险大,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薄弱,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专业指导,抱团意识差,难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二、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树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思想,善于借助外力,在选择各方面优秀专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发展计划,防止少数“行外人”主导决策导致扶贫产业发展延误。
二要补好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两堂课。要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相应的干群技能大培训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市场导向思维,尊重产业扶贫的市场经济规律,紧跟市场步伐,持续提高干部群众适应市场需求和创业致富的能力水平。如发展种植特色水果产业,就需要对各级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帮扶干部有了技术,有利于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学科技、用科技。如发展农村电商,就需要培训好各级干部,让他们在帮扶中发挥作用,懂得帮贫困户代销农产品,懂得引导群众种植适合电商销售的农特产品。
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引导广大企业、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扶持种养企业和个人。目前,群众报名获得项目后,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结果失败居多。即使种养出来,也不一定销售给当地企业,导致资源流失,企业难以做大做强。解决的方案是,只允许经过培训和充分具备发展该产业能力条件的农民或企业申请相应的扶持,同时要把产业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让当地企业参与,通过第三方验收,减少政府大包大揽,能起到激活市场作用,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发展壮大。
2.扶持深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发展规划来谋划产业链发展,如确定发展核桃,最终目标是形成多家核桃油、核桃露、核桃粉、核桃糕等相关深加工企业,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核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以扶持当地企业壮大,做稳产业。
3.扶持销售服务型企业。贫困地区的产品要与外界竞争,起步是困难的,在物流和营销方面劣势明显,削弱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政府支持,是难以打开局面的。所以要围绕当地企业发展需求,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类农产品招商推介会和农产品博览会,打造县域农特产品品牌,不断提升竞争力。要邀请专业营销公司策划全年营销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促进县域名优农产品与区内外市场对接合作,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四要营造亲商爱商的氛围。坚决打击部门利益,强化政务公开,加强项目实施监督,严惩腐败行为,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同时,要为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营造政策优惠、服务优质、氛围浓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产业发展。
五要大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把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建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作者系天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新闻推荐
广西施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已半年多,记者走访发现—— 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落地遇尴尬本报记者 冯敏桂
网络图片。2017年9月1日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
天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天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