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仿野生自然放养,回圈不用喂饲料,粪便回收做农家肥—— 天峨打造“水上羊舍”发羊财本报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杨艳芝 管恩魁 文/图

河池日报 2017-06-20 13:17 大字

山羊陆续从山坡回到船上。

 

傍晚时分,闷热的太阳慢慢落下山,天峨县坡结乡河口村党支书韦政学手拿话筒朝山上用羊熟悉的口令大声吆喝,一群发出“咩咩……”声的山羊在领头羊的带领下,朝着话筒声的方向返回到它们靠近河边的“家”——这是近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河池市农业区划办领导来到河口村八令屯,参观山羊之“家”项目建设时见到的生动一幕。

八令屯是移民后靠村屯,在这里只能靠山靠水发展农业,去年4月,韦政学和该村的罗恩龙贷款10万元,共同投资改装一艘渔船养了41只种羊,年前卖了30只商品羊,收入3万多元。

今年年初,该县农业局向广西农业区划办积极申报“移动式种养实验示范项目”,该项目以其能解决缺少耕地的移民增收问题而获得自治区农业区划办立项审批,并给予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

哥俩合力扩建山羊之“家”

今年春节过后,韦政学哥俩决定扩建山羊之“家”。山羊们的“家”由两艘船用钢管焊接而成,船上安装发动机,上方用铁皮作盖板,钢管围四周,羊圈通风透气,适宜山羊栖息。羊圈规格长16米、宽12米、高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200多只山羊。羊圈旁边还有一艘小船供人活动之用。

山羊的“家”变宽敞了,韦政学哥俩今年3月花了近10万元从贵州又购买83只种羊,经过3个多月的放养,目前山羊存栏数达180多只。

韦政学介绍,“移动式山羊圈”是一种采用渔船作为羊的栖息场所和交通工具,通过水面把羊运到各林果地食杂草,晚上再收羊进船栖息的新型养羊模式。每天产生的羊粪用袋子装好做农家肥,少部分羊粪落到河里能促使水中浮游生物繁殖生长,而浮游生物是极好的鱼养料。

每天16时许,韦政学哥俩开着载有山羊的船来到选好的放牧地河边,准时打开羊圈栏门,用话筒高声吆喝放风,100多只山羊排着队浩浩荡荡上山吃草。20时许,收工回家的口令声一响,山羊一只不少地返回船内。

“山羊在坡上吃了几个小时的草,口干舌燥,会惦记羊圈里的盐砖和水,所以会一起回来。”韦政学笑着解答记者的疑惑。

市场效益可观 值得逐步推广

“羊粪可当农家肥卖,一天收集2袋,每袋40公斤卖得15元,按目前的山羊存栏数估算,光是卖羊粪,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一只母羊生育2胎,一胎产2只羊羔。公羊羔阉割后留养肥羊,母羊羔留养母羊继续产羊羔,母羊存栏数保证在100头以上。一般商品羊养殖周期10至12个月,长至30公斤以上可出栏,批发价每公斤28元左右,比养猪划算。”韦政学告诉记者,山羊每天上山吃草,回圈不用喂料,羊肉口感好、不肥腻,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一到年底,都安、东兰等地的老板上门大量收购商品羊。

由于平时严格按照技术要领养殖,且管护到位,山羊极少生病,如今山羊长势良好,韦政学预计今年年底可出栏40多只山羊,平均每头30公斤以上,市场效益非常可观。

自治区调研组认为,该县实施的移动式养羊试验项目切实可行,基本上符合全仿野生自然放养要求,可有效地减少林区除草用工和节省饲料等开支,值得在沿河岸一带缺少耕地的移民群众中逐步推广。

新闻推荐

潜逃10年终悔悟投案自首获轻判

天峨讯“这10年来,我一听到警笛声,心里就特别紧张。今天收到法院的判决书后,我心里终于得解脱了。”近日,天峨县的姚某收到一审判决书后感慨地说。38岁的姚某系天峨县八腊瑶族乡纳碍村人,2007年10月至...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