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核心提示
2月16日,2017年广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区2016年科技创新成效,并部署2017年的工作重点。现就会议内容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亮点篇
“9大亮点、17个突破”呈交2016年成绩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科技创新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科技创新系统扎实做好科技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科技创新事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9大亮点、17个突破”的新气象。
亮点一 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迈出新步伐
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成功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大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8个系列配套文件,在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方面实现新突破。
《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规划明确到2020年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国中等地区行列。
创新驱动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健全。自治区党委、政府整合33个部门重构科技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
亮点二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日渐通畅,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全年科技成果登记受理项目为3364项,全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输出)1832项,技术交易额19.2亿元。
科技奖励制度不断完善,组织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工作。召开2016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评选出155项优秀科技成果,共获得专利授权445件,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535.6亿元。
亮点三 强化创新链一体化部署,产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凸显成效。启动实施石墨烯新材料、制糖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非粮生物质能源等6个科技重大专项,获取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石墨烯粉体材料制备技术,自主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156个,研发了国内先进的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准工业级3D打印机,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亮点四 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基础日益夯实
创新研发基地建设持续增强。修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新认定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18家,累计达到94家。新认定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累计达到220家。
基础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修订出台《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真诚教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这是我区首次获得该类项目,标志着我区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生化参数无创测量前沿技术原始创新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2016年遴选确定7人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一批人选,择优选聘31名自然科学类八桂学者,积极推荐我区人才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
亮点五 强化创新功能区建设,创新引擎打造再上新台阶
高新区建设提挡升级。2016年新设立贺州、百色两个自治区级高新区,我区高新区总数达到1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4个。高新区各项指标增速明显优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我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制定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审条件和程序。柳州、桂林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宁、北海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加快推进创建工作。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新认定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27家,累计达到179家。全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
亮点六 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科技扶贫开启新模式
“空店”科技***模式不断推广。全年累计组织2300多名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村,开展实地服务2.3万人次。民生科技成效明显,持续推进科技惠民工程,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区范围内举办各类科普活动850场次,发放科普书籍资料54万册,参与活动群众达62万人次。
亮点七 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科技招商引智彰显成效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不断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加强与德国、美国有关方面的科技合作,攻克大飞机、大推力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急需的高端铝合金材料制备难题,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科技招商引智初见成效。与香港、澳门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达成意向,共同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
亮点八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亮点频现
获批成为全国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在全国率先召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启动会,建立全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共获发明专利授权5158件,同比增长28.4%;有效发明专利1.4222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同比增长49.9%,增速居全国首位。全区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290件;农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品种数量达到152个。
亮点九 统筹凝聚各方创新力量,协同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各地市科技创新百花齐放。南宁市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成为全区首个试点开展科技保险工作的城市;柳州市着力营造“双创”环境,成功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各部门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自治区创新办以及科技计划厅际联席会议、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
发展篇
“10个狠抓、15项工程、6项行动”构架2017年工作版图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结合创新发展“九张名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扶贫等重大任务,以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为牵引,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狠抓政策落实落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细化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列政策措施,将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期间出台的1+8系列政策措施细化分解为200条,逐条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设区市。全面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研究出台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宣讲培训,实施创新政策讲习工程,组织讲习团赴各地开展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文件精神宣讲解读。
二、狠抓机制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构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全面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工程。完善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科技监督和评估机制;深化区直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探索建立院所统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管理。
三、狠抓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创建重大创新研发基地,培育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九大创新名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金属基新材料、糖料蔗高效生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非粮生物质能源、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等10项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扩容提质工程,组织指导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级农高区。
四、狠抓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
加快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基层工程,鼓励科技人员成为科技特派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年确保组织330项1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其中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2项,技术交易输出和吸纳总额达到75亿元以上。
五、狠抓科技创新功能区,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稳步建设高新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实施高新区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培育若干家条件较好的自治区级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冲刺升级,力争新增1家以上国家级高新区,力争新设立2家以上自治区级高新区。
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在牵头组织建设好柳州、桂林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争取新建南宁、北海两个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孵化器与众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工程。
六、狠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扩量提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00家以上,入库培育企业达到3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工程,组织遴选一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引领全区重点产业发展的10亿级高新技术领军型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服务,鼓励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七、狠抓科技惠民,增强民生科技支撑能力
扎实推进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组织29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5000个贫困村进行科技帮扶,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实施科技扶贫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和继续创新天峨县“空店”精准科技扶贫模式。稳步发展社会领域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八、狠抓创新开放合作,深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交流活动,积极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重点加强与东盟、以色列、欧美等科技创新合作。承办好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第5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探索建设中国-东盟企业创新合作孵化器。精心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密切与中国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中医药大健康领域的重大创新研究。
九、狠抓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逐步实现几个转变:从简单的专利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从面上的普及动员向有意识、有计划地支持重点创新资源密集区的发明创造转变;从封闭式的自我发明创造向开放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造转变。
十、狠抓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加强简政放权和依法行政,加快推进科技管理部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化创新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科技行政审批改革,继续优化科技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支撑和服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干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能力。
2016年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17个突破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被评为2016年度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改革方案第1名、2016年度广西十大新闻第2名。
◆整合原本分散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新的五大科技计划的做法走在全国前列。
◆广西大学和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公司研发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近年来广西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
◆玉柴机器股份公司参与研发的“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成果荣获2016 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获批建设广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区第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柳工机械股份公司与波兰国家研发中心共建柳工欧洲研发中心,成为我国企业与波兰国家研发中心进行的唯一合作研发项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真诚教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这是我区科研团队首次获得该类项目。
◆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历年之最。
◆南宁高新区在116家国家级高新区总体排名升至第39位,我区国家级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40强。
◆我区企业首次晋级“双创”全国总决赛,获得6个优秀奖。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同比增长29.5%,为近年来少有。
◆“空店科技***模式”率先走出一条深受贫困群众欢迎和切实可行的特色***之路。
◆广西与柬埔寨等5个东盟国家首次举办双边技术转移中心联席工作会议,与越南广宁省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区域性双边技术转移中心。
◆广西农科院与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研究所合作成功育成适合广西甘蔗新品种4个,示范推广面积达4.5万亩,使我区甘蔗新品种选育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区)建设试点省(区)之一。
◆全年获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居全国第4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国首位。
◆全区6项专利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为历年最多。
2017年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15项工程
创新政策讲习工程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工程
中直院所重大技术成果落桂工程
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能力提升与培育创建工程
糖业二次创业科技支撑工程
铝业二次创新科技支撑工程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扩容提质工程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基层工程
技术转移窗口平台工程
高新区能力提升工程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
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工程
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工程
科技扶贫示范工程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
2017年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6项行动
1 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
2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3 “瞪羚企业”培育行动
4 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专项行动
5 科技招商引智引技专项行动
6 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立标通讯员罗铎)11月22日,全市人大农委干部培训会在天峨县举行。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作专题讲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育伟到会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桂元主持...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