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瑶乡的“年味儿”□ 本报记者 龙招江

河池日报 2012-01-23 09:31 大字

 

作为天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十年前的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扶持下,村民们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8500多元人民币,一栋栋漂亮的“洋房”在村里随处可见,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年比一年浓郁的“年味儿”。

 

春节前夕,记者就来到这里,亲自见证瑶胞们的美好新生活,近距离感受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高兴劲头。

“赶圩”

1月19日一大早,腊月二十六。天刚蒙蒙亮,甘洞村八号屯的村民蒲文毅就起床洗漱开了。当天是圩日,为了不错过集市上最新鲜的货色,天还没亮,他就出发了。

上午9点,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赶集的人们就把集镇上的街道和商铺挤得满满当当的了。在集市上,不仅糖、茶、烟、酒这些过年的必备品种应有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件”也成为集市上炙手可热的年货。

五彩的年画、新鲜的蔬菜、鲜活的鸡鸭,各种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一应俱全。人头攒动的集市中汇集了十里八村的人,熟人们见了面,互相拜个早年,交流一下近况。“老板,这台全自动的洗衣机多少钱?”蒲文毅看中了一台洗衣机,乐呵呵地问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700元钱成交。蒲文毅乐呵呵地把洗衣机装上了车。

“要是以前,连喝水都紧张,哪里敢想用洗衣机啊!”摸着这台新买的洗衣机,蒲文毅感慨地说,以前过年,因为水量不足,得到处去找水。如今全屯通了自来水,终于可以“敞开了用水”,所以赶紧去添置一台洗衣机,好好享受一番高科技。

原来,2011年,八号屯得到天峨县扶贫办、发改局筹资35余万元,扶持村民修建净水系统,现在,全屯80户400人,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了白哗哗的自来水。

“打糍粑”

1月19日下午16时,等蒲文毅赶圩归来,村里早就热闹开了,村民们聚在一块儿,磨豆腐、打糍粑、杀年猪……,浓郁的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

八号屯下寨的房群生家,记者看到五六个村民,手中拿着木棍子,正围着石窝打糍粑。男女老少齐上阵,笑容满面。房群生告诉记者,打糍粑是村民们每年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每家每户打糍粑要上40至50公斤的糯米,谁家打得越多,就越“风光”。

米用水淘洗,淘洗完毕后再泡几天,才上甑蒸。蒸糯米用的是专用的甑,圆柱形,木制,用旺火,蒸熟后倒入石窝。五六个人围着石窝,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木棍子,一起使劲往石窝里来回捣,直到把熟米逐渐打烂,变成了黏糊的白色“胶体”,绵软柔韧,割之不断。

房群生说,打糍粑很讲究,等打到差不多了,还要给它翻个身,这也是一件技术活,更需要动作的配合一致,一不小心,滚烫的糍粑就会有把手烫伤的可能。更糟的是把整个糍粑掉到地上,不仅糍粑不能够吃了,还会影响来年的运程。

“每年春节,外出打工的儿女回家团圆,亲戚邻里们一起来打糍粑,图的就是欢乐祥和的氛围。”房群生说,按风俗习惯,圆好的前面6个糍粑,要把它摆放到神龛上,出了正月十五,才可以拿下来,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新闻推荐

月日天峨县下老乡下老村搬迁到县城九区移民点群众举办

 

1月26日,天峨县下老乡下老村搬迁到县城九区移民点群众举办“首届移民运动会”,以此拉开全乡各移民点春节文体活动的序幕。据了...

天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