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个贫困村变新村——十年扶贫系列报道之“整村推进”篇
5年前,一份国字号文件圈定全国14.8万个贫困村,作为“整村推进”的扶贫对象,河池903个贫困村名列其中,成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从区域到村屯,从宽泛到集中,河池扶贫的对象和目标从来没有如此明确。“一是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贫困村经济发展基础;二是进行结构调整,开发优势产业,夯实贫困农民增收基础。”市扶贫办主任李求让挑明了“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
瞄准目标,有的放矢,河池903个贫困村成了全社会关注扶持的平台。5年来,经过整合的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源源不断地进村入户,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每个贫困村有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有一名干部驻村帮扶、有一个单位定点帮扶,每一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帮扶体系已形成。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天峨县六排镇登里村登里屯,村民索彬倪正在张罗着搬进新楼房,正是政府给危房改造资金补助1万元,广东帮扶了8000元,索彬倪才得以建起新房。登里村是自治区住建厅定点帮扶贫困村,也是广东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近几年来,该村共得到帮扶资金270多万元,生产建设迈开大步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屯93户人家全部建起了崭新楼房,规划统一,各具特色;屯内道路硬化,文化室、篮球场、卫生室一应俱全。
登里村仅仅是“整村推进”帮扶新村的一个缩影,而那些一串串数字印证了贫困村的整体变化。
截至目前,第一、二批64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已通过了县、市、自治区三级“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达标验收,第三批25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展顺利。
2005年,903个贫困村共有人口153.74万人,低收入以下的贫困人口69.21万人。其中,103个贫困村不通村屯道路,21个贫困村不通电,119个贫困村不通广播电视;903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76元,居住简易住房的农户有77921户,年末未解决饮水困难人数为54.18万人、牲畜45.45万头。
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到2009年底,903个贫困村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减少到56.36万人。通四级以上砂石路增加到854个村,903个村全部实现通电、通广播电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316元;居住简易住房的农户减少了16792户;年末未解决饮水困难人数减少了17.16万人,牲畜减少了19.35万头。
据统计,河池市第一、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共投入各类资金10.8亿元,实施一揽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如今,这些贫困村11.51万贫困人口不再为温饱发愁,194条1345公里四级公路贯村而过,4486个自然村(屯)通屯道路业已建成,17.3万人饮水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在“整村推进”中,19万人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72万人,劳务输出20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令人惊喜的是,8605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后立竿见影,新建桑蚕、烤烟、甘蔗、板栗、核桃、油茶等种植基地共33.8万亩,产业开发初步形成规模。
从2009年起,第三批259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投入资金5.39亿元,新建通村四级砂石公路69条518公里,屯级道路1109条3483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122处,沼气池7515座;投入产业开发资金5761万元,扶贫培训资金1577万元,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92512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842人,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2820人。
回首过去5年,可以说,凡完成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面貌明显变化,村民民主管理水平明显增强,群众收入明显增长,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陆儒清)
新闻推荐
天峨讯
如今,走在天峨县乡镇村屯,满山满岭或雪白或粉红的油桐花,构成一种别样的风景。天峨油桐生产历史悠久。几年来,该县因...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