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4大电站放水“压咸”力保千万珠三角群众吃上淡水,水电站5年来调水损失约7.6亿元
本报讯
今年入冬以来,龙滩水电站内,河水以每秒约850立方米的流速泻下,这比天然情况下的流速增了1倍。奔腾1000公里后,这些河水将成“镇压”珠三角咸潮的主力军。
为保障珠三角地区生活用水,自2005年来,位于河池境内的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等4大电站,加大枯水期放水流量,压制珠江入海口海水倒灌形成的咸潮,尽管多年来共损失发电量24.846亿千瓦时,但确保了1000万珠三角地区群众的供水安全。
2005年,海水倒灌,一场42年来罕见的咸潮袭击珠江。珠三角数百万群众,以淡水兑咸水度日,生活用水咸度一度达800度,而咸度超过400度的水炒菜时即无需放盐。
为压制咸潮,珠江水系开始全流域调水,由上游水电站在枯水期加大放水,补充下游河流径流量,达到压咸补淡目的。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副主任何治波表示,红水河是珠江的干流,是珠三角压咸补淡工程最主要的水源地。
2005年1月24日,岩滩水电站开始加大出库流量,一周后,出库的总水量达10.2亿立方米,直接和间接电量损失达1.245亿千瓦时;同一时期,大化水电站由于压咸补淡带来的损失也达366万千瓦时。
同期带来的利好是,咸潮终于被压制。数百万同胞停止了用淡水兑咸水度日的生活。
2006年9月,龙滩水电站正式蓄水。同年,珠三角再发咸潮。10月,龙滩水电站以平均每秒800立方米的流量下泄,下泄的流量是发电需求流量的2倍。由于流量过大,次年机组正式发电时,电站内的水位已距342米高程差22.09米。
此后3年,咸潮均至。河池境内的4大电站不断发挥调节作用。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4大水电站因调水原因共损失电量24.846亿千瓦时。按目前电价计算,4大电站因调水损失约7.6亿元左右,是龙滩水电站所处天峨县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的1.5倍。尽管损失巨大,但4大电站并未收一分钱的国家补贴,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先进说:“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河池境内4大电站,压咸补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珠三角地区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据何治波称,“尽管无确切的数额可衡量,但红水河上的4大电站,是珠三角近1000万同胞饮水安全的守护神。”
(记者
夏
军)
新闻链接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即250度)。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达供水水质标准。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发生咸潮最严重的地区,已经连续6年遭遇严重咸潮袭击,调水以淡压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在国家防总和珠江水利委员会的指挥协调下,河池境内的红水河电站成了压咸补淡的最大“功臣”。
新闻推荐
天峨讯
4月13日,天峨县1000多名干部职工带着劳动工具奔赴该县八腊瑶族乡五福村田洞屯,支援当地24户农户抢种春玉米100多亩,掀起了全县抗旱抢种新高潮...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