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间无偿献血26次总量超1万毫升;11年前在中华骨髓库留下样本,终等来匹配求助者 五旬“爱心姐”捐干细胞救4岁患儿

河池日报 2019-04-29 10: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黄开均通讯员莫丹梅)近日,在医院休息调整一天后,刚刚捐赠完造血干细胞的陈彩冰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从南宁乘车返回河池。“干细胞采集过程比较顺利,虽然身体受了点苦,但能够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我觉得挺值的。”陈彩冰说,术后她感觉身体状况良好。

陈彩冰今年51岁,是河池市某单位的合同工人,平时性格开朗。2006年,陈彩冰第一次无偿献血,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会主动无偿献血1-2次,至今已无偿献血26次,献血总量超过1万毫升,除了2次献血为300ml外,其余每次都是400ml。

“如果能将自己的干细胞捐赠给有需要的人,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呀。”2008年,陈彩冰萌生了捐赠干细胞的念头,随即到红十字会进行备案,并在中华骨髓库留了样本,等待有需要的人接受捐赠。

2018年9月25日,一份来自河池市红十字会的通知,让陈彩冰既高兴又激动。“有一名4岁多的白血病患者与你的干细胞匹配,需要你捐赠干细胞,是否愿意捐赠?”陈彩冰立即表示同意。

“你年纪大了,不宜冒险去捐赠干细胞,对自己身体不利!”亲友们知道后,纷纷对她进行劝说,可陈彩冰毅然说道:“我的身体棒棒的,没问题!更何况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在向我求助。”

今年4月10日,得到单位的准假后,陈彩冰踏上了前往南宁市红十字会的班车。提取干细胞前4天,需要先调节身体机能,每天都要进行皮下注射动员剂。在药物的作用下,陈彩冰脊柱疼痛难忍、指头麻木,但她咬牙挺住,没有半丝退却。

4月15日,医生开始采集陈彩冰的造血干细胞。陈彩冰在床上整整躺了4个半小时后,170ml造血干细胞被顺利提取出来,并被直接送到所需捐赠的白血病患者所在的城市。“当接过红十字会颁发的纪念章、荣誉证书和志愿者送来的鲜花时,我的心里感觉比吃了蜜还甜。”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后,陈彩冰欣慰地笑了。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及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捐赠一至两周后,血液各项指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2007年以来,河池市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2690人份,实现捐献8人。

新闻推荐

开展医疗纠纷预防 和处理培训

本报讯(记者邝文强摄影报道)“实习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让医学更有温度?”4月19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医患...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