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议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家长的心理变化及对策 康怀东

河池日报 2017-10-23 16:12 大字
 

现在的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多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父母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孩子不用干任何家务,这样容易使他们沉溺在电子产品当中无法自拔,也造成部分青少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是,部分有见识的家长刻意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头”——到体校接受训练,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训练,只要能让孩子学会吃苦,体会辛苦就好。

通常来说,家长把孩子送到体校训练班,接受体育运动训练的理由都很简单:或许是孩子体弱多病,为了增强体魄;或许是孩子思想负担重,为了释放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或许是孩子迷恋电视和电脑,为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或许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多吃饭,快长个。

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家长们的心态都比较平和。他们会关心孩子的训练,但这种关心就像关心孩子穿衣吃饭一样平常而温和,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能参加比赛固然好,能在比赛中拿到名次甚至取得好成绩,那就更好;但如果不能,他们也不会苛责孩子,就当是无心插柳了,能柳成荫更好,即便不能也不会感到伤心失望。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幸福而快乐的,他们的训练没有太大的压力,特别是没有来自家长的压力。

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个体运动能力的差距开始显现,部分孩子表现出了较高的竞技水平。于是,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心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尽快出成绩,尽快出好成绩,成为其心理主流。在这种心理主流的影响下,他们会对孩子的训练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对孩子自身的实力充满信心,一旦孩子训练进步不大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家长会出现挫败感,会很焦虑,很急躁。这些不良情绪或多或少都会传导到孩子身上,在这一阶段孩子会明显感受到压力,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

最后,有极少部分出类拔萃的孩子,会成为体育后备人才,这时候,家长们将面临一种艰难的抉择,就是是否同意把孩子送到专业的机构对孩子进行专业的体育运动培训。这一阶段,家长必将出现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方面,能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训练,对孩子运动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通过努力,孩子有可能走出一条充满荣耀的人生之路;另一方面,接受专业的训练存在着太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且不说孩子最终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就仅仅想到专业训练高强度的苦、技战术水平提高的难,以及孩子有可能产生的伤病、孩子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对其心理的影响,就足以让大多数家长给出否定的答复。

平心而论,专业运动员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想想各行各业拔尖的人才,哪一个不是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站在行业的顶峰。所以,在艰难的抉择时候,家长的心理发生一些变化是很正常的。

笔者从事体育教练工作(羽毛球教练)20多年,看见了太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压力大,抵触情绪严重,最后对体育运动甚至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没有达到在体育训练中享受快乐成长、学会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

在此,笔者给家长们一些建议:家长们在决定送孩子到体校训练的时候,应该和孩子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把选择权更多的交到孩子手上,家长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理性地分析、理性地思考,并最终无条件地支持孩子的选择,与孩子一起共同努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毕竟,通过体育竞技走上人生高峰的人少之又少,家长要告诉孩子,选择这条路之后将会是怎样的艰辛。但是,孩子有这个天赋,也有这个兴趣爱好和这份决心,能把兴趣爱好当做毕生的事业,那么,选择专业的运动生涯也未尝不可。

(作者单位:河池市体育运动学校)

新闻推荐

近年来,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开放合作奏响河池发展新乐章本报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覃兰惠

开栏语: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近年来,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营造浓厚的改革舆论氛...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