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应急一线的处置“绝活”□ 本报记者 张锐锐

河池日报 2012-02-04 09:27 大字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一线,三岔投放点群策群力,创造出了很多的处置新办法和新发明,这些“绝活”在治污过程中,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活性炭帘筑起安全“屏障”

三岔水电站是宜州境内应急处置的最后一个点,这一处置点的工作做得是否扎实,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柳州境内的龙江水是否超标。

从1月25日起,三岔点除了和其他处置点一样,向河中投放生石灰等降解物外,还特别筑起了一道降解网,那就是在河流中间修筑活性炭帘,利用活性炭超强的吸附力,进一步净化水体。

据悉,活性炭帘幕降解法是一种重要创新,三岔处置点是宜州境内4个应急处置点中唯一使用此方法的处置点。

在自治区环保厅的协调下,柳化集团积极协助河池抢险工作。1月25日,该集团援助库存仅有的11吨活性炭全部到位,在宜州三岔水电站上游的公路桥下构筑活性炭帘,构建境内治理污染的重要防线,最大限度防止超标水流入下游柳州地区。

据市水利局副局长陈锦志介绍,为了尽可能地增加活性炭拦截水体的横断面积,现场的技术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最后总结出一个好方法,就是在麻袋上用细绳缝成一个个相通的格子,然后装上活性炭。

“把一个原料袋的活性炭分装到4个麻袋,每个麻袋装10公斤,然后就扎袋口。如果装得太圆没有用,我们给它装得扁一点,扁一点给它面积尽量大,厚度是在10公分以内。”陈锦志介绍说。

由于两个桥墩间要悬挂5吨重的活性炭,为了桥墩的安全,三岔指挥部在水面增设油桶,利用油桶的浮力减轻活性炭幕帘对桥墩的拉力,保证了活性炭幕帘能挂上、能展开,并能发挥作用。

1月27日中午12时,三岔投放点组织人员开始构筑活性炭幕帘。经过3个小时奋战,900袋共计11吨的活性炭投放河中,筑起80米长的降解过滤网,对防止更多污水流入柳州境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工水碱”投放事半功倍

在应急处置中,由于投放的降解物多是粉末,投放量大,且生石灰、氯化铝粉末在到达河面之前,易被河风吹得四散,还可能灼伤、腐蚀战士的眼睛、脸、手。

三岔投放点的武警战士经过仔细观察分析三岔水电站大坝地形,并参照专家给出的投放要求和标准,以及结合水力发电站能自动抽水的优势,果断提出:自动抽水,制作“人工水碱”搅拌冲投。

该举措就是使稀释物尽快与水接触,搅拌冲投,解决了高空抛洒形成扬尘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投放效率。这一做法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得以在其他3个投放点推广使用。

受益于自创的自动抽水搅拌冲投模式,截至1月30日,参与三岔水电站投放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无一人在投放中受伤,更为环保技术人员适时监测、工作人员现场统计物资库存、办公室准确上报信息、指挥部调度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闻推荐

市城西片区路网建设关键路段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的完成,直接关系到城西片区路网建设的顺利展开

本报讯

 

作为城区10大项目中城建类项目之一的河池市城西新区芝田片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关键路段D号路,经过项目业主与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已完...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