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河池幸福河池□ 刘政强

河池日报 2011-12-31 09:42 大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河池有幸,因为河池的“血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河池历史悠久,早在宋元丰前,南丹就有了炼丹文化的记载;而在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在他的全国游记中,就用详细篇幅描写到河池。河池文化资源禀赋丰厚,全市8个世居民族,繁衍出以刘三姐歌谣文化、白裤瑶风俗、铜鼓习俗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它们各显特色、韵味悠长;优美的生态和奇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又让河池的“长寿文化”和“生态文化”独具魅力;红水河孕育出的“水电文化”和“奇石文化”,让人称奇;作为百色起义的重要策源地,河池的“红色文化”,照样令人神往。

河池党委、政府有幸,在全力带领全市人民建设“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关键时期,迎来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乘着六中全会的东风,河池文化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加快速稳健。近年来,河池文化建设捷报频传:连续举办十二届的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荣获“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全市已有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名录,8人被确认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池作家群”、“河池书法家群”异军突起。可以预见,在六中全会精神的激励下,河池文化事业定会实现更大飞跃。

河池人民有幸,在中央精神的号召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池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城区居民休闲胜地金城江公园经过改扩建,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池再边远的村屯,都建有了“农家书屋”,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新知识;目前全市新建在建文体项目110个,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体系。一系列文体项目的投入使用,让河池人民受益匪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一座城市、一片土地的灵魂。得益于多姿多彩文化的浸润,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河池这片热土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河池人民才感受到更加和谐和幸福!

新闻推荐

龙饰品走俏金城年货市场□本报记者 刘兰芬

玉兔乘冬去,金龙迎春来。春节临近,河池市的年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各种以“龙”形象为主题的喜庆饰品,成为商家销售的重头商品,卖得红红火火。

 

 

&nb...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