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破旧模式 提高竞争力——“贯彻落实郭声琨书记指示精神”系列谈之三 本报评论员

河池日报 2009-11-17 10:34 大字

 

郭声琨书记十分关注河池的产业发展,2007年,他在河池调研考察时,就已经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这次又进一步指出,河池要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郭书记的讲话,击中了河池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要害——落后的传统产业必须调整,落后的传统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必须变革。

河池传统的开发模式,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卖原料”。有色金属是河池支柱产业,河池传统的有色开发模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挖矿、卖矿,就是发展到后来的卖锌锭,卖锡锭,卖铟锭……也未脱“卖原料”的窠臼。工业如此,农业也不例外,蚕丝、八角、板栗、生姜、茶油、中草药等等,“打入某某市场”的,多是最低端的上游产品。这样的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价格低廉,获利甚少,无异于为人作嫁。

如果说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依靠原料的薄利多销还能勉强维持,那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则重创了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有色产业。原始开发模式的弊端,伴随着危机的演化暴露无遗。首先,上游产品无法摆脱对下游产品的高度依赖,一旦下游需求萎缩,则城门失火,池鱼遭殃。其次,将“赌注”全押在上游行业,实际上是自动放弃了产业屏障。倘若把产业向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做大做强做精,那么不管风吹浪打,我们尽可以稳坐钓鱼船。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产业链的延长可为我们赢得翻转腾挪的空间,有力抵御市场风险。

退一步说,即便不考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因素,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也难以确保永续发展。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总有枯竭的时日。对其余劳力密集型低端产品而言,技术含量低,缺乏创造性,在竞争中落败势所难免。

由此得出结论,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是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金融危机倒逼之下河池产业的战略转移。今后河池经济发展在此一举,社会发展亦在此一举。

我们一定要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先后实施百亿产业工程、亿元企业工程、名牌精品工程等等,在延长产业链上着墨甚多,效益初显。今后还应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新产品;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人才引进,逐步将产品从低端向高端推进,从单一向多元拓展。

我们一定要下最大决心,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已给我们的落后产能一个“下马威”,我们应当顺势推进结构调整,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摈弃落后产能;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更多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现在进行结构调整,应是最好的时机,也可能是最后的时机。

我们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复、摩仿,终非长久之计,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产品、产业的竞争力、生命力,终将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大显身手,大“秀”其才。人人都要支持创新,尊崇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浓郁氛围。

打破旧模式的另一重大课题,是避免对于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方面,要像天峨桐油厂等企业那样,大力开发国内市场,争夺国内用户。一方面,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效刺激居民消费。

我们深信,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功成之时,必然是河池经济新跨越的之日。

新闻推荐

月日傍晚逾名冬泳爱好者聚集于河池城郊水厂码头畅游龙

 

11月23日傍晚,逾30名冬泳爱好者聚集于河池城郊水厂码头,畅游龙江。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冬泳爱好者。随着寒冬来临,冬泳这一金城市民传...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