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远山碧 一条归路长 父亲的乡愁

柳州晚报 2020-04-12 09:03 大字

秋李莹 (记者团)摄

陈茶

东望濛濛处,烟波是故乡。

父亲一辈子渴望落叶归根,却只能在身后才得以回归故里,和他苦苦思念了一辈子的父母、兄弟永远在一起了;母亲去世后,我们也把她送回老家,和父亲合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终于在身后团聚于故土。老屋就在不远处,中间隔着的,就是成片成片的、海一般的油菜花。清澈碧绿的巴河水,就在不远处,缓缓流淌,默默无语。感觉像我的父亲,沉默寡言。巴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在巴河镇汇入长江。西河是巴河镇的一个行政村,大家都叫它西河街。我的父亲生于此,长于此,他和母亲在这里结婚,有了自己的家。他常常说,西河街才是我们的家。20多岁父母离开故乡,到大冶钢厂当工人。1958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带着我的母亲和姐姐,转战广东、贵州、广西……

江水、岸柳、草花,还有巴河独有的九孔藕,都是他绵绵的乡愁。

花开愁北渚,云去渡南湘。

从离开家乡的那天起,西河街就成了他心中最深重的牵挂,也是他最美好最温情的记忆。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回一次家可以用“大动干戈”来形容。我的记忆中,他回家只有一次,带着我们全家,先是坐班车从车河(乡镇)到南丹县,接着坐火车到柳州,再转车到武汉,然后坐船到黄石,最后转小船到巴河镇,没有三天三夜的折腾是到不了家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回老家,直到读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也许,这可以释怀父亲的乡愁吧。

父亲崇文尚学,热爱读书。然而,没读完小学,父母相继去世,父亲跟着哥嫂过了两年,十二三岁便开始拜师学木匠。旧时的学徒,相当于到师父家当家奴,要给师娘带孩子、洗马桶,还要挨打受气。而没有父母撑腰的父亲,更是受尽折磨。他常常提起的是挨饿的感受——晚餐只分得一小酒杯黄豆,硬如石头,难以果腹。常常夜里饿得睡不着,但也只能忍着。因为,师父师母再苛刻,至少还有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

18岁那年,父亲和母亲结婚,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历经艰难困苦而不离不弃,直到离世后合墓而居。

少年失孤,饱受欺凌;结婚后,父亲将岳母当成亲妈一样孝敬,把省吃俭用存下的点点余钱,都寄给我的外婆贴补家用。我的大舅身体不好,父亲四处寻医问药,从遥远的贵州寄回湖北老家。要知道,冶金建设公司都是转战于深山、开矿的先遣部队,生活条件和环境都特别艰苦。父亲为帮助家乡亲人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大舅家的儿子结婚,这是外婆的长孙,家里格外重视,父母收到信后十分开心,购买了床上用品、日用品等,还将家里当时的全部积蓄寄回。当年,购买这些东西都是要凭票供应的,后来听说,为了这次购买,父母找同事借了好多布票,为此,我和姐姐有两三年都没有缝新衣过年。

回乡的路遥远而艰难,从1958年离开故乡,他最多回过两三次。对故乡的怀念,只能寄托在力所能及帮助亲人的心意里。1990年,父亲病重,四伯和春喜大哥不辞辛苦从老家来柳州看望,父亲万分欢喜,专门让我借相机给他们叔侄三人合影留念。父亲弥留之际,唯一的要求,就是送他回家,他要和他的父母兄弟在一起。

春风杨柳陌,连骑醉离觞。

父辈的乡愁,艰难得令人心疼。现如今,回家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上午启程,下午就能到家了。

新闻推荐

唐云舒深入矿井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要求 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本报讯(记者龙隆)3月29日,市长唐云舒赴南丹县对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及环保工作进行调研,并深入井下455水平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