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树立首个扶贫区域品牌——南丹猕猴桃,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抱团发展 一颗“红心” 甜透丹城本报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曹龙 莫梦姜

河池日报 2018-10-11 10:55 大字

刚刚过去的中秋和国庆假期,张宗旭、张宗祥两兄弟更真切地尝到了种植南丹红心猕猴桃的“甜”。今年是他们种植的猕猴桃结果上市的第3年,产量比前两年都大大增加,达50万公斤,却比前两年提前3个月卖完。

这得益于南丹县当前大力推进首个扶贫区域公共品牌——南丹猕猴桃,给果农和企业、贫困户带来的巨大发展前景。

说起来,红心猕猴桃还是南丹一个比较“年轻”的农业产业。2009年,为探索产业脱贫的路子,南丹县引进试种红阳猕猴桃123亩,2012年种植成功。2014年,该产业成功入选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南丹县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红阳猕猴桃是国际公认口感最好的猕猴桃品种,到了南丹,改称“南丹红心猕猴桃”,非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激发出了更香甜的因子,口味更丰美,品质更好。且成熟期比原产地早10-15天,有品质和上市期早的优势。

为了鼓励发展猕猴桃产业,该县出台政策,贫困户种植红心猕猴桃的,无偿提供种苗、肥料、架线、水泥柱等物资。公司、合作社、能人等带动贫困户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贫困户以扶贫物资、土地等入股,折合成扶贫产业资金,一次性投资给种植大户种植红心猕猴桃。从第5年开始,公司每年付给贫困户投资所得500元,连续支付14年共计7000元。同时,14年内贫困户每户每年按一亩纯利润的3%计提红利。此外,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猕猴桃日常管护劳作,并按日付给劳动报酬。

2014年,在本县做生意的张宗旭敏锐地察觉到,红心猕猴桃是一个富有前景的产业。“县扶贫办给项目资金,到期除了归还本金外,5年后还给贫困户保底分红。”张宗旭觉得可以干。

当年,他发动家中几个兄弟姐妹,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次年,成立公司,目前,公司旗下已有7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有种植基地2200亩,带动109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公司注册的“瑶佬根”红心猕猴桃获得了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2018年又达到了富硒水果检测标准,产量达到了5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

红心猕猴桃对环境、土壤、气候要求非常苛刻,一年四季都需要精耕细管。为了保证品质,该县32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南丹县猕猴桃互联创新协会,制定了南丹绿色猕猴桃技术规程。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坚持生态绿色的产品定位,将传统自然农法与现代农艺结合,施用当地农家肥,采用人工套纸、人工除草等;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科技种植,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销售过程中,该县打出南丹猕猴桃首个扶贫区域公共品牌,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溯源标志、统一促销价格、统一果品要求、统一网上促销的“五统一”进行销售。同时,该县以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商物流,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设电商物流园、电商服务中心以及覆盖城乡的电商服务站,并加强与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的营销合作,为红心猕猴桃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远销区内外加油助力。

在该县的大力推广下,红心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该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挂果面积3000多亩,成为广西优质红心猕猴桃主产区;今年预计产红心猕猴桃1500吨,产值3000万元。其中,3000多亩猕猴桃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发展猕猴桃产业。

“当前,全县的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总共1万多亩,规模不算大,对客商引流造成困难。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更多的人种植,形成规模、品牌效应。等产量上来了,公司还计划发展深加工产业链。”张宗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脱贫攻坚路上,产业发展是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南丹县已于2017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南丹农产品丰富,政府扶持力度大。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大力发展包括红心猕猴桃在内的十大百万产业,打造南丹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在每个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抱团发展,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南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组驻组负责人杨洁说。

新闻推荐

南丹农民赶电商大集

本报南丹讯(记者/韦鹏雁)“我们建立了100多人的电商团队,乡亲们从以前的挑担赶圩,变成现在的网上赶集,大家丰收又增收。”9月2...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