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才10岁学艺,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在北上广及巴黎等海内外大城市登台献技—— 他,猴鼓舞跳得“猴精”符龙强 文/图
黎芳才在表演猴鼓舞。
在南丹县,每逢重大的节庆活动或去世白裤瑶老人下葬的日子,人们总会看到数十面、上百面铜鼓齐鸣的壮观阵容。在这个阵容中,有一位身手矫健的中年汉子,一手拿着一根鼓棒,边敲边跳边舞。他敲的猴鼓是指挥鼓,四周的数十面、甚至上百面铜鼓都听从猴鼓发出的声音。他模仿猴子闪转腾挪的动作,常常引来观众的喝彩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名叫黎芳才,家住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是一名白裤瑶,只有高中文化。他跳的猴鼓舞,瑶语称为“勤泽格拉”。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白裤瑶老汉在山地敲打皮鼓,驱赶偷吃黄豆的猴群。刚开始,猴群被鼓声吓得不敢下山。后来,顽皮的猴子趁着他熟睡后,悄悄击鼓玩耍。老汉醒来后,看见猴子打鼓觉得奇怪,看着看着,不禁被猴子击鼓边跳边舞的动作所吸引。于是,他暗暗记住了这些动作,回家后模仿练习,猴鼓舞从此便问世了。
十岁痴迷猴鼓舞
白裤瑶族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去世老人的葬礼上,要敲面数不等的铜鼓,而这些铜鼓都要听从摆在中间的猴鼓的指挥。跳猴鼓舞的人,手拿两根约30公分长的木棍作鼓槌,双腿并拢微曲,双槌击鼓,手中的木棍有规律地从头顶、两耳、双肩、大腿、小腿等部位相向互击,或左或右地绕猴鼓转圈,舞一下敲一下,舞敲交错进行。舞者的舞姿动作似猴子取食、攀枝、摘果、跳跃山间,也似农人挥锄、挖地、点种等,很有看头。
自小活泼好动的黎芳才,从10岁开始,每逢这样的场合便边看边学。族里的一些长者见他如此痴迷,就对他言传身教,从而使他进步神速。久而久之,他就敲得跳得像模像样了。他不仅猴鼓敲得好,猴鼓舞跳得好,而且竹铜鼓、铜鼓也敲得好。
国内外舞台展风采
是从哪年起挑起了敲猴鼓跳猴鼓舞的大梁,黎芳才已经记不清楚了。他只记得,2001年,他随队参加“山花奖”中华鼓舞大赛,所表演的猴鼓舞荣获金奖。2002年,中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落户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后,黎芳才受命组建怀里村白裤瑶民族风情表演队,并向队员传授竹铜鼓、铜鼓、猴鼓的敲法,以及跳猴鼓舞的技艺。2003年4月,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在开馆仪式上,他训练的表演队悉数登台亮相。他敲的猴鼓,鼓声清脆,节奏明快。他跳的猴鼓舞,动作滑稽,刚健有力,所模仿的猴子动作惟妙惟肖,感染力极强。表演结束,掌声如雷。从此,他和村里的表演队经常出现在县、市、自治区级的节庆活动以及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成都、西安、贵阳等地的舞台上。
2008年4月9日至5月9日,对居住在大山里的黎芳才来说,注定是一段难忘的日子。那时,应中国民族博物馆邀请,南丹县白裤瑶民族风情表演队赴法国参加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多彩中华在法国”演出活动。由黎芳才唱主角的表演队,每天演出2场,表演的白裤瑶铜鼓舞、猴鼓舞、赛陀螺、吹拉利、吹牛角等,让法国朋友近距离观赏到了原始古朴而又多姿多彩的白裤瑶铜鼓文化、服饰文化、陀螺文化、歌谣文化、婚俗文化,以及狩猎、斗鸟等民俗风情。他们精彩的表演,赢来了赞美声一片。
毫无保留传技艺
黎芳才没想到,他钟爱并为之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猴鼓舞,于2012年、2014年分别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本人也相继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的猴鼓舞传承人。黎芳才知道,只有把自己掌握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本民族更多的青少年,才能对得住省级、国家级传承人这一光荣称号。
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2005年以来,黎芳才利用葬礼、节庆活动排练的场合,手把手地教村寨里的白裤瑶青少年,还不定期到有白裤瑶学生就读的里湖中心小学、初中,县职教中心,以及市里的职业技术学院传技,接受过他指导的白裤瑶学生达220多人次。其中,怀里村里摆屯的白裤瑶青年黎富新、陆远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黎芳才说,猴鼓舞,学会敲学会跳并不难,难就难在节奏的把握和模仿猴子动作的神态上。大多数学员模仿的动作,只是形像而神不像,没有掌握猴鼓舞的灵魂。他说,到目前为止,他的学生还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为此,他有些着急和自责。
今年已经54岁的黎芳才表示,会继续有一分力发一分光,把猴鼓舞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南丹讯“大家先把倒伏的甘蔗扶立起来,然后再开沟排水防内涝。过后还会给大家持续的技术指导,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共同渡过这...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