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不懈怠 瑶胞致富终有时——记南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移民搬迁组组长胡质祥 □ 宁昌鹏

河池日报 2018-05-17 09:03 大字
 

“看到他们每家每户陆续地搬出大山,住进新房子,我打心底里比他们还高兴,希望他们都能够稳定地住下来。”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南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移民搬迁组组长胡质祥深情地说。

胡质祥于2016年10月至今,被抽调到南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担任移民搬迁组组长。胡质祥在承担移民搬迁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按时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获得2016-2017年度河池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

勇于奉献,主动担当

“那时胡组长来到我们家,说让我们搬出去住,我们还以为是骗子呢!后来才知道这是真的。搬出大山,住进新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呀!感谢各位干部的帮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董甲村贫困户谢文海说。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白裤瑶聚居区是广西典型深度贫困地区,部分行政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80%,属全区最高。为此,里湖、八圩也成了该县乃至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因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胡质祥面对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带领自己的团队,深入贫困村开展搬迁动员,与群众同食、同住、促膝谈心,宣传国家优惠政策,畅谈未来发展前景,动员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主动加压,2471套安置房如期交付

自治区最初下达给南丹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指标是7694人。2016年10月,胡质祥主动向自治区发改委有关处室领导提出增加搬迁指标的请求,接着,向县委领导提出实施“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议。

2017年3月31日,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给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13500人搬迁安置指标。

这也就意味着,到2017年12月,项目一共近30万平方米面积的移民安置房,要全部完成交付钥匙任务,项目建设工程之大、工期之短,前所未有。

为了推动项目建设进度,胡质祥组织拟定了项目建设“八包”责任制,将组织报名、施工进度、组织分房、组织搬迁入住、后续发展等工作任务落实到包点四家班子领导及有关单位,制定了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表,实行“一日一报、一日一督导”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共设有里湖瑶族乡王尚安置点、八圩瑶族乡瑶寨安置点和八圩瑶族乡八圩社区安置点等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截至2017年底,该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2471套移民安置房全部建成并交付钥匙,13563名贫困群众陆续从大山深处搬到紧靠集镇、出行方便、容易就业的安置点居住。

殚精竭虑,无悔付出

为了确保搬迁对象精准,胡质祥组织设计了由帮扶干部负责填写申请搬迁户基本信息、村干部填写申请搬迁户住房情况、乡镇政府审查搬迁资格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入户调查表”,将搬迁审查关口前移到乡、到村、到户。为了确保搬迁户信息和数据准确,胡质祥常常组织工作组人员,通宵达旦、反复比对有关信息数据,整个分房选房活动仅用时1个多月,最大限度地让搬迁户满意,并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

“胡组长工作扎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错漏之处。那时,我们工作队时常1个月要在工地上连续加班20多天,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都无怨无悔。跟他一起工作,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移民搬迁组成员莫潜回忆道。

去年,在脱贫摘帽认定考核中,该县的易地搬迁内业资料和外业数据100%精准,得到了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效“四合一”核验组的高度肯定。这其中,移民搬迁组功不可没。

据统计,2017年,该县建成安置房4255套,安置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94人,其中,投资13.7亿元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建成安置房2471套,安置里湖、八圩等白裤瑶聚居区人口13563人,实施危房改造4192户,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共解决了4300户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

新闻推荐

敢于担当铸造“南丹精神” ——南丹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 刘世超

2017年,南丹县被自治区列为全区6个整体摘帽脱贫县之一,要完成19个贫困村、23139人脱贫摘帽任务,其中,八圩、里湖两个白裤瑶集...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