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3个小男孩6年前被拐,被解救回家后心理仍有阴影—— “宝贝,你过得还好吗?”见习记者 韦新 通讯员 刘太山 梁秀鸾
河池3个小男孩,2个10岁,1个8岁,有着相似的经历,6年前独自外出玩耍,被人贩子用小乌龟、口香糖、气球等物品,诱骗拐卖至离家千里的福建,在陌生的家庭生活了三四年,一两年前他们被解救。回家后,被拐经历在他们心理上仍残留有阴影。
3月28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每人送去3万元的救助金。
被拐儿童心理有阴影
来自北京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从2011年9月4日开始启动“回家的希望”项目,主要募集社会上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来救助被拐儿童。据“回家的希望”项目专员叶玮玮介绍,该机构目前筹集的善款达159万元,共收集到51位被拐儿童的资料,其中河池有8位。
经走访发现,这3位被拐儿童家境很相似,父母进城打工,工作不稳定,收入较少。当问及怎样被拐,小孩子已记不起来。而被拐儿童的家人们在跟孩子聊天时,都会尽量避开这个话题。
来自天峨县的潘小萍,是华华(化名)的母亲。她介绍,当时孩子接回来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我们通过放他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慢慢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他才慢慢回忆起来。”华华在福建的养父母家生活比较宽裕,瞬间的落差对华华来说很难适应,性格偏于内向,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
“他一回来都是说普通话,全家人现在为了适应他都讲普通话。”南丹县被拐儿童小明(化名)的父亲吴江洪说。在南丹县某小学读四年级的小明,每天跟姐姐和弟弟一起上学,有时家里父母不在家,就自己动手煮饭炒菜,慢慢地融入这个家庭,但性格上还是有些腼腆。
而被拐时间最长的小龙(化名),他的班主任南丹县某小学戴昌宏老师说:“小龙平时很认真听课,跟同学的关系挺好的。被拐卖的事件对他有些影响,偶尔也有情绪波动,有些抵触心理。”
呼吁社会更多关注
这3位被拐卖的儿童都是由2009年广西“5·19”专案工作组解救回来的,参与主要工作的南丹县公安局刑侦中队中队长邓忠立称,人贩子贩卖一个儿童可以获利2万至5万元不等。犯罪嫌疑人在利益驱使下,主要针对无人看管的3至6岁男童进行诱骗拐卖,利用小乌龟、口香糖、气球等物品诱骗,后经南宁、广州运至福建中转贩卖。
据悉,2005年至2009年期间,一共有12位河池籍的儿童被拐卖。2009年广西成立专案组后,12名被拐儿童全部获救。有不少被拐儿童回家后,由于家庭贫困,在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缺少资金。
“家长一定要注意防范,看管好小孩。”河池市妇联权益部部长罗淑艳说,通常被拐儿童是在无人看管或是老人帮带时,犯罪嫌疑人利用可乘之机,对这类儿童进行诱骗。
罗淑艳提醒,对于进城打工的家长,在养家糊口挣钱的同时,多花点心思在小孩身上。孩子被解救回家后,家长和老师要配合,注意管教,多关心,多沟通,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
河池市救助站站长蒙展说,目前河池的社会工作并不是众人皆知,对于被拐儿童、流浪儿童等社会上需要救助的群体,希望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伸出双手来帮助他们。
新闻推荐
南丹讯
南丹县以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工作重心下移,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春耕生产进度。
 ...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