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丹白裤瑶文化薪火相传 ——白裤瑶文化保护人士谈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本报记者 蒋娟芳 通讯员 苏宏流 田达欢
2011年12月12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白裤瑶胞黎芳才家,为过世的父亲举行白裤瑶葬礼的“砍牛”仪式。白裤瑶人参照春萌冬眠的启示,家里有人过世,就算是春夏之季,也会把死者留在家中,入冬后才举行葬礼。“整个葬礼有开路、砍牛、打铜鼓、跳猴鼓舞、吃长席宴等程序。砍的牛越多,表示老人到天堂后会越富有。”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副馆长陆朝金介绍,这独具特色的葬礼仪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南丹白裤瑶的传统习俗之一。
南丹白裤瑶是瑶族一个分支,自称“朵努”,因男子常年穿白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总人口约3万人。因深居山中,白裤瑶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南丹白裤瑶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是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族群。
“当然,南丹白裤瑶传统文化能保持较好的原始风貌,与我县多年来的保护分不开。”南丹县文体局副局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馆长廖丹宁介绍。多年来,该县多措并举加强对白裤瑶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文化部门定期到八圩、里湖乡和其他白裤瑶聚居点,记录、了解白裤瑶文化,并形成图片和文字材料。拍摄制作《走出瑶山》、《绣女秀仙》等白裤瑶民族特色的纪录片;撰写记载白裤瑶民族发展的史料,编写《白裤瑶风情录》等书籍。还经过二度创作,将白裤瑶的民俗文化搬上舞台,编排出山歌剧《遥远的百褶裙》等优秀作品。
“培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备人才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措施。”廖丹宁介绍,该县以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依托,建立白裤瑶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从2009年起,在怀里村完小、里湖乡中心学校等增设白裤瑶文化传承班。目前,第一版的白裤瑶乡土教材正准备编写。并组织在校的白裤瑶高中生、大学生、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在博物馆开展“青年志愿者文化体验活动”。同时,抓好“传、帮、带”工作,让年纪大的带年轻的,不断传承传统文化。对民间传承人给予资金补助,鼓励更多人进行文化研究和传承。
“多年来,县政府朝着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开发潜力,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将白裤瑶文化的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南丹县旅游局局长李雅琴介绍。该县通过举办中国南丹·丹文化旅游节,开发白裤瑶旅游项目,让白裤瑶群众充分享受到实惠。“这也是我县对白裤瑶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
李雅琴提到,从2004年至今,该县投资近2亿元,兴建10余个旅游项目,其中与白裤瑶文化有关的包括首个中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王尚白裤瑶新村等。该县还做好南丹白裤瑶旅游工艺品开发,成立了旅游商品基地和民族服饰传统技艺传承馆。今年中外游客到南丹白裤瑶地区旅游达80万人次,白裤瑶民族服饰备受青睐。“明年还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南丹白裤瑶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和研究,从而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李雅琴透露。
随着白裤瑶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瑶乡旅游、看白裤瑶风情表演的游客越来越多。白裤瑶同胞通过表演获得经济上的创收,增强对文化传承兴趣。南丹白裤瑶风情表演队队长、白裤瑶汉子陆景刚透露,近几年,表演队每年都表演上百场,表演人员最多时有47人。演员有演出时表演,无演出时务农,一举两得,一年下来,每个演员至少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作为一名白裤瑶干部,南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明金多年来一直关注白裤瑶文化。他认为,文化在挖掘和传承的基础上,要加以弘扬,同时与时俱进,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文化促进经济,以经济投入加强对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力度,发展白裤瑶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将南丹建设成特色民族文化强区。
新闻推荐
1月16日,南丹县六寨镇组织安监、综治、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安全检查组,开展春节前烟花爆竹安全大检查,进一步规范辖区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当天,共查出...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