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表演的村支书陆景刚 ◇符龙强
陆景刚(前)在表演猴子舞。
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沿的南丹县,有这么个白裤瑶中年汉子,既当村支书,又当“表演队长”,两样工作都干得不错。这个人今年46岁,身材结实,长着一张圆脸,家住怀里村灰乐屯,他名叫陆景刚。
到白裤瑶地区看民族风情表演,是游客到南丹的一个“必修课”。白裤瑶民族风情表演,涵盖铜鼓舞、风桶舞、猴子舞、服饰舞、竹铜鼓舞、吹牛角、吹啦利、吹木叶、玩陀螺等内容。一场表演下来,游客会大饱眼福,大呼过瘾,禁不住沉浸在少有的欢愉之中。有游客说,看这种原生态的表演,是一种享受。
事实上,白裤瑶民俗文化原来是没有舞蹈的。2004年,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怀里村落成并投入使用后,出于旅游形势的需要,乡里决定成立一支白裤瑶风情表演队,陆景刚成了名副其实的“表演队长”。增加白裤瑶女子舞蹈项目,被纳入议事日程。找演员、培训演员,主要由陆景刚这个队长负责。开始,他一家一家去动员,有的来了几天又跑回去,心安不下来,担心杨白劳打工,到头一场空。等到演员基本固定下来后,选择什么样的舞蹈又成为问题。敲竹铜鼓、敲铜鼓、敲皮鼓,这些都是男人玩的活,但是,由于缺少女子的舞蹈,看起来显得很单调。陆景刚最后觉得白裤瑶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白裤瑶的舞蹈就应该围绕这个民族的主要特点进行编排。想到这,陆景刚激动了,于是通过乡政府出面,到市里县里请来专业老师,按照他的意图最终创出了专供白裤瑶女子表演的铜鼓舞、风桶舞、猴子舞、服饰舞、竹铜鼓舞。而吹牛角、吹啦利、吹木叶、玩陀螺这些节目,虽然找来当演员的人都可表演一下子,但站姿、眼神、面目表情很呆板。针对这些问题,见过些世面的陆景刚,就作了统一要求,一次次做示范,让每个演员掌握其中的要领。所有节目练了一个多月,这支白裤瑶风情表演队终于可以登台亮相了。
戴着两顶“官帽”的陆景刚,注定是个大忙人,他的手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机。一旦得知有表演任务,他就会立即用手机通知他任命的两个组长,让组长告知每位演员做好充分准备。演出时,陆景刚有时负责敲起到指挥作用、放在场地中央的大皮鼓。2008年12月9日,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院内,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壮乡行》在这里现场直播以反映白裤瑶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及生产生活变化为内容的节目。 表演从请鼓开始。作为“表演队长”的陆景刚,身着盛装,左手拿着一小盆水,右手拿着一根刚割下的芭芒草。只见他一边用草点水洒到每一面铜鼓上,一边用洪亮的声音念着请鼓的瑶语:鼓的祖宗,请你把脸洗干净好接待客人。今天请你出来,表演给贵人看,你要发出洪亮的声音。念毕,陆景刚口含一大口水,分三次用力喷射到皮鼓上。请鼓结束,鸣枪仪式开始,砰砰砰……20声枪响过后,陆景刚手拿鼓棒,走进中央,两脚一拼,双手高高举起,迅速往下敲,有节奏的鼓声随之响起。陆景刚边敲边跳,闪转腾挪,动作刚劲有力。在陆景刚的指挥下,铜鼓舞闪亮登场。20名铜鼓手,20名风桶手,相互配合,风桶发出低沉浑厚的“咚嘟、咚嘟”声音,10名身着鲜艳服装的白裤瑶女子,踩着节奏明快的鼓点,翩翩起舞。此情此景,通过央视的现场直播,很快传到千家万户。
陆景刚说,随着白裤瑶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瑶乡旅游、看白裤瑶风情表演的游客越来越多。近几年,表演队每年都表演150多场,多的时候达170场。这支表演队除在博物馆表演外,还应邀到县城、河池、南宁、桂林、广州、北京以及法国、美国等地表演。2010年7月,应桂林临桂义江园景区演艺公司邀请,陆景刚把一支新打造的表演队送去,还收集整理一批文物带到景区,亲自为该景区推出的“白裤瑶博物馆”布展。今年10月,南宁一家演艺公司向陆景刚这个“表演队长”抛出橄榄枝,要他组建培训一支有12人的白裤瑶风情表演队,制作两个牛角、一个皮鼓,外加两面铜鼓和一些服饰、陀螺之类的物件,一旦准备就绪,马上送去。目前,演员已经培训完毕,物件已准备得差不多了。
陆景刚透露,他这支表演队,人员最多时有47人。有演出时是演员,无演出时在家劳动当农民,一举两得。一年算下来,每个演员至少有5000元至6000元收入。
屈指算来,陆景刚至今村支书当了4年,“表演队长”当了7年。他说,增加了群众收入和白裤瑶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他最为得意的两件事。
新闻推荐
近年来,南丹县交警部门将摩托车驾照考试前移到村,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减少了群众不必要的开支。图为车河镇八步村设立的摩托车驾照考试现场。 ...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