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喜迎市第三次党代会之处置灾害篇 □ 本报记者 莫小成
河池历来多灾,灾难让这方水土历经磨难,无数群众吃尽了苦头,还无时无刻考验着执政者的应对能力。
过去五年,河池突发公共事件未见减少,真正减少的是灾难中的恐慌和无措,提升的是自信和从容,还孕育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庇护生命在所不惜
翻开河池5年来的灾害“档案”,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抢险救灾,指挥中枢传出最急切的声音是——救人,救人,要千方百计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灾害面前,生命最为宝贵,而抢救生命的画面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2008年,广维集团发生了“8·26”大爆炸,现场指挥部迅即发布第1号通告,紧急疏散5公里范围内上万名人员,设立了生命警戒线;2009年6月,罗城卡马水库险情不断,抢险指挥部紧急避险转移下游群众15011人,累计转移36000多人次,整个过程创造零伤亡记录;2010年6月28日至7月8日,凤山县江洲乡暴雨后出现地震2362次,县里紧急集中转移1527名村民,所有费用政府“埋单”……
诚然,在灾害面前,在撤与不撤之间,也有人心存侥幸,在他们看来,成千上万的群众瞬间转移,“吃喝拉撒”全由政府“埋单”,动辄百万千万,何以堪负!
珍视生命不能犹豫,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民生为重、民生为大”的思想,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所不惜!据市民政局透露,2008年至今,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下,河池用于救灾款项达2.55亿元。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河池遭受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88万人饮水困难。为了让旱区每一名群众都能喝上水,数百支送水队驰骋山弄,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此,政府购置了上千万元的运水设备,每月投入运水经费170多万元。
去年2月8日,金城江区保平乡境内发生车祸,市政府第一时间吹响救援“集结号”,200多名救援人员火速赶到车祸现场,有条不紊展开救援。一位获救的伤员感慨地说,太快了,简直是神兵天降!
保平“2·8”车祸大救援,仅仅是河池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成功案例之一。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朱琳自信地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实战检验,河池市已建立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一旦重大事件发生,市委、政府统一指挥,10分钟之内下达指令完毕,部门迅即呼应,救援力量会争分夺秒赶往现场。
据统计,河池市目前已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25个,部门预案71个。经过一次次灾难磨砺,探索掌握了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利剑”,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正是战胜灾害的制度保证。
好的机制积聚力量,形成合力。2008年,河池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河池84万多人受灾,河池市及时启动基层党组织应急自救机制,紧急转移8万多人,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2008年和2011年春节前后,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两度袭来,数千辆车辆、近10万名司乘人员滞留在南丹县境内的210国道上。河池市基层党组织应急自救机制显示威力,使全部受阻司乘人员安全返乡,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南丹讯
今年以来,南丹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访万户”主题实践活动,前9个月,共有84个县直单位3200多名机关干部参与活动,作出承诺...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