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借警 为破案出力 河池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迈上新台阶 本报见习记者 欧浩坚 通讯员 蒙剑锋 刘倩

河池日报 2021-12-16 08:46 大字

“过去听到兄弟单位案件朝发夕破,大家只能‘心痒痒’,现在终于可以信心满满地告诉群众,金城江也可以实现案件朝发夕破了。”河池市公安局南桥派出所分管办案的副所长胡伟开心地说。

受客观原因限制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河池公安信息化建设没有总体框架布局,缺乏系统建设思路和长远规划设计。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走出一条科技化建设道路,是摆在河池公安面前最紧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针对此情况,市公安局以“1477”工作体系和“1133”工作思路为指引,确立实施“一体两翼、三个上台阶”的河池智慧公安战略目标,创新提出“市县共建共享”和“市局建大脑、分县建末梢”思路共同推进建设,相继建成大数据中心、创客中心、合成作战中心与反诈中心。各中心建成后及时发挥效能,大数据云计算资源增加近10倍、数据汇聚从45亿条到近千亿条,面向全警开放的应用系统平台从1个增加到16个,有效推动防范打击、服务管理,全警充分享受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红利。

“通过创新,我们提升了工作效能,警务效率得到提高。下一步,市局创客中心还将与华为等公司合作,研发完善服务平台,更好地为警民服务。”市公安局科信科副科长刘士嘉说。

在2020年以前,河池市全市人像识别卡口联网数为零,监控覆盖率低,人才资源不足,专业技术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为此,市公安局引进华为等科技企业专业领域技术骨干,充分吸收外部人才资源进驻,将企业技术专班作为主要科研力量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在全市公安机关范围内广招良才,组建公安信息化建设专班,在市局成立“刘士嘉工作室”,在都安成立“蓝智誉工作室”,构建“专业+尖兵+团队+全警”应用的人才支撑体系,真正实现了方向与步骤相统一、专业与技术相融合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2020年后,全市各类前端感知设备从不足1000个增加至3万余个,其中新增人像卡口3100个,全市中心城区、县域中心区域、主要交通卡口前端感知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全市盗窃类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9%,现案破案率47%,破案数同比上升26%;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2%,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河池智慧公安建设深入推进,河池市各项公安工作均取得较大进步。今年5月9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夜之间接连发生数起门面被撬盗案件,影响恶劣。罗城县合成作战中心依托大数据作战平台,通过技术分析与轨迹研判,迅速锁定嫌疑人相关身份信息、出逃路线及落脚点,次日早上就将该盗窃团伙成员悉数抓获,为受害群众追回被盗财物一批。

全市公安机关以“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为龙头,将市局及11个分县局合成作战中心和全市派出所指挥调度室联为一体,信息化应用实现市、县、所三级共用共享,警务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实现了对社区治安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以及事前介入。信息化改变了我们以前人工走访、巡逻,‘见子打子’的被动局面。”南丹县里湖派出所所长张素波说。今年9月6日,里湖辖区内发生了一起车辆盗窃案件,里湖派出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识别,寻获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某KTV工作人员,最终将其顺利抓获。

在信息化建设和合成作战的共同推动下,全市公安机关实现破案数、发案数“一升一降”的总体目标。今年以来,全市共立刑事案件9231起,同比下降15%;破案3812起,同比上升42%;电动车盗窃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7%,破案数同比上升48%。巴马瑶族自治县电动车盗窃案件从去年同期的137起降至29起。南丹县创新推出“企业微信”反诈模式,共精准预警劝阻群众4500余人次,精准劝阻率达99.7%,突出类型民生案件真正实现了“防得住、打得了”,获得人民群众纷纷点赞。

从无到有,从一到多,向科技借警,为破案出力,河池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已经迈上新台阶,并且将越走越远。

新闻推荐

200名办公室人员 集中“充电”

罗城讯11月4日至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联合河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党政办公室系统综合业务培训班,县直、驻罗城中直区...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