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马拉木头的深山“马帮”黄张华

河池日报 2012-05-14 08:41 大字

 

时间:2012年5月5日

地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纳翁乡一山脚

这里的山路,是前两天开通的,半米宽的小路深陷满着马蹄的印子,更像一条小水沟。只不过现在是大晴天,路上马的粪便硬得像一堆堆小石头。

光着上身的阿成,坐在临时搭建的棚里,望着在不远处吃草的马,沉默着。阿成今年24岁了,体型健硕,微卷的头发覆盖的脸庞被太阳熏得黝亮,两条手臂粗壮有力。年纪最小的他和十几个马帮兄弟,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天了。

中午2点,是一天中太阳最毒辣的时刻,大家例行休息。阿成说,大家早上天蒙蒙亮开始干活,中午1点太阳热起来就休息,下午4点多又开始直到天黑收工。

当地人把这些常年牵着马帮人拉木头的人群称作“马帮”。这些人基本都是当地人,以青年和中年人为主,浑身上下充满力量,驭马技术扎实。

“搞几天,骨头都松完了,但我们比较自由”

阿成真名叫陈代成,家住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部的纳翁乡。这里林业资源丰富,全乡不足1万人口却拥有宜林面积15722公顷。居民多从事林业生产,每到砍伐季节,大量地处深山的林木需要外运,大大小小的马帮穿梭在各山沟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放眼望去,漫山郁郁葱葱,一片生机景象。这里除了山还是山,肥沃的土山给山民带来财富的另一面是,“山路十八弯”给交通带来极度不变。

从纳翁到大寨屯村级主干道,直线距离或许就一两公里,开车却要一个小时。村级路尚且如此,其他路可见一斑。这些年为了调运木头,村民们也修了大大小小的公路通向林地或林场,但大部分路面年久失修,到处塌方,汽车无法通行,都变成真正的“马路”。这几年,杉木价格直往上蹿,每立方米价格一度破千,林业开伐也进入了高潮期。水涨船高的人工费也突破了每工日100元,修建林地公路的呼声越来越多,但由于修建公路涉及林权、土地等方方面面,无法付诸实施。

“人能走的路,只需要稍微修整,马就可以走。”相比汽车,马对路的要求就低多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半米宽小路上,十几只马各驮着一小堆4米长条在背上,响鼻声此起彼伏。

他们的马鞍是特制的,用钢筋做骨架,搭上木板和橡胶,制成圆拱形套住马身,两旁有折叠翼,折叠翼伸开就能托住木头。由于4米长条木比马身还长,光靠托翼托着木头仍然不够,而且前伸的木头多少有挡马的视线,后面必须有人扶着木头,在过弯道和上下坡路时控制速度和方向。

“搞几天,骨头松完了。”坐在木堆上的阿成,用手扯着屁股下的树皮,这一堆木头是他一个星期的成果。“累是肯定的,但我自由,不想做就休息,没有人催我。”

“到广东打工不比我们赚钱多”

几年下来,阿成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他们这马帮有20多个人,干活的时候不一定全部到齐,但他很勤奋,几乎每次都随队。干这行的,累是肯定的,“有钱赚就好。”

早几年,他也到广东打过工,用他的话说,在工厂里打工不是一般的累,睡觉都不够。如今马帮生活依然很累,但“到广东打工不比我们赚钱多”。

马帮的“活路”不太正常,够“腻”才有“活路”。够“腻”的马帮,耐苦,一进到林地,不管大材、小材一头捡过去,不留遗漏,且人员齐整,完成效率高。这样的马帮,常年到头都有“活路”。

旁边的老桂说,他们这马帮,活比较多,一人一马平均一天300元这样,一年下来挣几万块钱没问题。

“山路修起来就好啦”

“听说乔善乡他们种甘蔗,糖厂出钱给他们蔗区修路,我们林区怎么没有人给我们修路呢?”一位外号叫老炮的兄弟,边唠叨,边拿了半包盐放进盆里,放水搅拌,淋在草上给马吃。已经拉了一个星期的木头,马累就不吃草,只有伴着盐水的草,马的嘴巴才动几下。

看到马匹累成这样,老炮也有点不忍。老炮爱马是出了名的,他那匹马,是马帮里体格最大的,负重也最厉害。据说他的马可以负重七百斤,但他每次只拉四、五百斤。

“山路修起来就好啦,希望木头别再用马拉。”有人这么说道,“宁愿路修好了,没有马帮活路。只要公路开到山脚,木头一滚就到车边,自家林木外调,人工费和运输费该省多少钱呢。”

这些天也够热,半天下来,马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一休息,他们就牵着马到河边,给马洗澡和搓背。

抽烟的时间,不吸烟的阿成看着别人头上袅袅的烟圈面无表情,这时候他悄悄对笔者说,搞完这里不再打算去别的地方,回家好好装修房屋,过完这个热天再讲。

新闻推荐

疑车被人刮花莽汉找人“算账”

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横岸村的谢某,因怀疑自己的摩托车被他人刮花,便持刀将他人砍伤。近日,罗城法院以谢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