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走进罗城”系列报道之一 寻找工业振兴的“线路图” ——罗城工业园区引领工业经济迈向新一极的启示
在距离县城1公里外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城东工业园,“天龙泉”酒业公司董事长银书热情地将本报采访组记者迎进崭新的车间。在这里,工人们正将已封盖的酒瓶装入包装盒。尽管这道工序在整个酿酒环节中,卫生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但银书还是很有礼貌地请记者穿上鞋套。“我们以制药的卫生标准来制酒。”银书说,公司使用的白酒生产工艺、设备目前在广西属一流水平。
第一次接触,就让记者感受到驻园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高起点的要求。
“入园的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要有较高的附加值。”罗城县委书记王泉忠介绍,这几年来罗城的工业经济重在打基础,在搞活原有企业的同时,努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品牌提升竞争能力,不断推进全县工业经济迈向新一极。逐步形成了以冶金、食品产业为主导,水电、煤炭、建材、林产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十一五”头3年,罗城工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29.25%,但罗城的工业经济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该县经贸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7年罗城县工业增加值占广西工业增加值的0.26%,在全区排名67位,占河池工业增加值的4.58%,在全市排名第7位,工业布局也不尽完善。
为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罗城把调整工业布局,构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业园区作为重要突破口,规划了城东工业园、矿区工业园和牛毕港工业园,总面积10.37平方公里。其中,城东工业园3.17平方公里,矿区工业园3.33平方公里,牛毕港工业园3.87平方公里。按“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思路推进园区建设。2009年4月,园区正式被确认为自治区B类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有20家工业企业进驻,2009年度完成工业产值6.8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
首期实施的城东工业园于2007年12月开始建设,锦隆木业、华海木业是首批入驻的两家企业,他们在园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年加工规模提升到11万立方米,可消化罗城年木材生产总量13万立方米的85%份额,可实现产值1.5亿元。
在工业园区中,罗城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食品业占了相当的比重,得到良好的发展。银书过去在本地经营的是一家小型酿酒企业,如今,占地117亩的“天龙泉”酒业公司在这里如鱼得水。据了解,该酒业公司第一期投资4500万元,年可生产白酒5000吨,实现产值2亿元。第一批产品已于2009年10月成功上市。在牛毕港工业园,坐踞着罗城食品业中的龙头老大——广西凤糖罗城制糖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罗城规模以上食品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58亿元,该公司实现的产值就达2.30亿元,占89%。目前,罗城正着手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专用标准化原料基地,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综合利用,加快推进企业日榨8000吨原料蔗技改扩建工程、年产2万吨酒精技改扩建工程及年产5万吨生态复合肥技改扩建工程,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综合效益。
“罗城有不少值得自豪的高端产品,叫得响亮的品牌。”在县委的会议室里,王泉忠从公文包中掏出一小包产自罗城茶场的“铁观音”,让工作人员用罗城“九千万”牌天然泉水冲泡。“用罗城最好的水冲泡罗城最好的茶叶,大家尝尝。”王泉忠“客串”了一下推销员。
据了解,“九千万”以弱碱性、小分子、低矿化等特性获高端消费人群青睐。一瓶350毫升的水可卖到6元钱左右,远销北京、深圳以及东北等地。当地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瓶装的天然泉水竟成了送礼佳品。罗城的有机茶曾在广西首届茶评比中获得金奖,福建一商人将其制成“铁观音”,在市面上一路畅销,供不应求。此外,有“罗城洋酒”之称的“圣焰”白兰地、木龙珠干红、零度葡萄酒等,均在全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品牌效应的辐射力度得到加强。
虽受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但2009年罗城规模工业总产值仍实现11.69亿元,同比增长2%。
“2010年,我县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罗城经贸局领导介绍说,一是抓好矿区工业园建设,打造中国稀有高端天然保健水基地、华南有色金属基地;二是抓好城东工业园建设,建设承载柳州机械零部件配套基地、轻工及食品工业、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和林产品深加工业基地;三是抓好牛毕港工业园建设,建设广西绿色食品基地,化工建材工业基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梯度有序、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的工业园区新格局。
(本报记者
银联球
田
敏
权
晟
见习记者
黄筱玉)
新闻推荐
2月9日,河池鑫华冶炼有限公司四车间在生产现场举办“温暖一线”迎春文艺汇演。唐德刚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城装扮一新,夜幕下的中心广场显得更加迷人。 见习记者 龙 隆摄2月9日晚,东兰...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