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幸福指数步步高
扶贫搬迁群众留得下、能发展。图为南丹县里湖易地扶贫安置点朵努社区一角。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图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开展“民歌联唱同心颂党恩,唱响校园民族团结歌”亲子活动。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大健康产业风生水起。图为巴马铂泉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种养业蓬勃发展。图为大化北景镇可考村饲养员在喂养湖羊。韦 哲/摄 天峨县龙滩珍珠李种植面积12.6万亩,产值1.2亿元。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扶贫车间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图为大化搬迁移民在拿银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务工。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丝绸业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也提供了就业岗位。图为宜州区嘉联丝绸络丝车间一景。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图为都安各族群众在欢度祝著节。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河池境内四通八达的高速路。本报记者卿要林 廖庆凌/摄 2017—2021年河池市主要经济数据
本报记者卿要林廖庆凌
——建成通屯道路4157条6779公里;
——新建集中供水工程5043个,家庭水柜3.87万个;
——累计投入116亿元,建成121个集中安置点、4.13万套住房,17.62万贫困群众入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万户;
——新建幼儿园27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46所。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河池市坚决落实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河池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5年来累计投资843亿元。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90公里,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加快构建。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河池段加快推进,河池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市中心城区从单核向金城江、宜州双核驱动发展,宜州新区建设稳步推进。“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5年来,河池市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81元和11074元;就业、教育、科技、养老、社保、民政救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卿要林廖庆凌/摄)
新闻推荐
本报环江讯(记者/廖庆凌通讯员/何瑞玲)近日,环江“毛南沃柑”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据悉,这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获得的第11个...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