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振兴乡村?韦艳春

河池日报 2021-10-21 08:37 大字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唯有不断探索乡村人才开发和实践路径,破解乡村人才发力的各类难题,才能筑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推动“三农”持续发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四字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它是一项涵盖全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是中国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的实质在于解决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人才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有利于推动乡村形成内生机制,促进农村、农业、农民三要素形成一种闭环的良性循环。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急速流动,由乡村人口减少伴随而来的是乡村发展失去动能,同时给乡村治理、农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面对如此挑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新坡村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文化振兴等突破点上另辟蹊径,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生动模板。据《河池日报》9月13日报道,在农业农村部公示拟认定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新坡村榜上有名。

在新坡村,有获得“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的党支书廖壮强,有仅用1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翻倍的村委会副主任韦建波,有荣获“自治区示范合作社”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桑蚕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韦朝东,还有主编并出版了5期社刊《田园花絮》的田园诗社社长韦南宗……这一个个平凡而不平庸的身影铸就了新坡村的美丽盛景。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唯有不断探索乡村人才开发和实践路径,破解乡村人才发力的各类难题,才能筑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推动“三农”持续发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建立引才聚才机制,凝聚乡村发展共识。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划定人才评定类型,划分为本土人才和乡村引进人才两大类。本土人才包括乡村干部、乡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现有“存量”人才。乡村引进人才涵盖党政干部、企业家、村医、特岗教师、特派农技员、驻村法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增量”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精简引进程序,对从事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的返乡农民工可以适当放低门槛,对紧缺实用型人才放宽学历、年龄、专业等各种限制性条件,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进体系,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同时,遵循乡村人才成长规律,结合乡村人才实际和特点,重点对个人品德、能力、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要素进行考核,突出不同职业和岗位的贡献价值。统筹建立全网乡村人才交流共享平台,构建乡村人才“蓄水池”,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信息服务渠道,推动乡村人才实现跨区域科学流动,为优化乡村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优才助才机制,培育人才成长沃土。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乡土人才”的培育模式,结合当地乡村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短、中、长期培育规划,采取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调的方式,建立乡土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优化创业就业服务环境,健全乡村人才配套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够留住“自家人”,也能回引“本乡人”,更能吸引“外来客”。比如,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环境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建立顾才留才机制,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创新人才激励制度,开展乡村优秀人才评选,重点对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乡土人才在用地创业、金融服务、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之中,不断充实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增强乡土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敬才惜才的社会环境,通过电视、报纸、移动客户端等新闻媒介加大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对乡村振兴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进行表扬表彰,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提升社会对乡村人才的美誉度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人才留在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新闻推荐

欢歌庆国庆 唱响新时代

本报记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