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返乡当猪倌

广西日报 2020-07-15 07:24 大字

本报记者刘莉通讯员刘德安

从部队退役后,他发展养殖业,创办的生态养猪场成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他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九万山麓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就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的养殖户——廖晨广。

2012年,退役后的廖晨广在九万山麓开设生态养猪场。然而,一次地质灾害让他损失惨重。“当地党委、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县乡领导鼓励我重振旗鼓。”廖晨广说。县信用联社给他贷款了50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200万元,用于恢复生产重建猪场。2019年,廖晨广择了高架床养猪技术,实行全自动喂养,全程病菌消毒,猪群生长环境好,发病率低,还减少污水生成和排放,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廖晨广的生态养殖场成为了自治区级生态高架养殖示范点,并成为中科院STS项目实施单位。目前,养猪场的面积超过了6000平方米,年存栏生猪达到6000多头,其中母猪500多头。

“养殖场逐渐壮大起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乡亲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廖晨广带头组织乡亲们修建村里的水泥路,成立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吸纳长美乡多个村屯入股养猪,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经济收入。他吸纳贫困户在养猪场进行管理,每人每月可得到4000多元工资外,还对部分贫困户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带领他们养猪。

廖晨广还在养殖场周边建果园,种植柑橘和青梅,聘请的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我和丈夫现在每年工资收入十几万元,还在县城买了房子,早就实现脱贫了。”在果园里负责管护的廖志纯说。

谈起生态致富经,廖晨广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通过免费提供养猪饲料、猪仔以及养殖技术等给乡亲们,生猪出栏保价回收的政策,带动养猪业发展壮大,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

编者按: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近年来,河池市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疫情防控...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