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行“六联一带”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 让移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谭绿叶

河池日报 2019-05-15 11:12 大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习所、感恩教育园、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一应俱全,错落有致。”日前,记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点采访时看到,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整齐划一,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

在安置区“四点半”学校,孩子们有的在翻看课外书,有的正追逐玩耍;在感恩教育园,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笑语连绵;在扶贫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做工……好一幅祥和的安居乐业图!

然而,就在两年前,这里的群众还住在大石山区深处,挣扎在贫困温饱线上。

城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和毛南家园安置区,目前共有4362户1.78万人入住。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环江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行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治理有效模式,着力构建“党建联抓、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自治联建,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刚来到这里,有事都不知道找谁,是社区党支部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毛南家园安置点的住户覃万乾感激地说。移民安置区通过党建联抓,强化党组织在扶贫搬迁“前中后”全程管理服务,让群众办事有了主心骨。通过建立“县、乡、社区、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群服务网络,开展“邻里守望”、文明教育、上门义诊、环境治理、矛盾化解等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新型社区邻里关系。

移民群众有了新家,就要让他们有发展、可致富。为此,该县大力实施“两园双基双带”产业联扶,通过创建扶贫产业园和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油茶)产业园,创建“三特”水果基地和“油茶+中草药”基地。同时,易地搬迁脱贫户每户每年可申请自主创业扶持资金3000元(未脱贫户1500元/年),可连续申请5年;让搬迁群众用耕地、林地、宅基地进行土地流转,建设产业基地,实现稳定收入。

“在扶贫车间工作,正常上班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很满意。”搬迁户覃林云说。在办好扶贫车间的同时,该县还通过“春风行动”“粤桂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并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向“技能型”就业。

为完善社区功能,丰富居民生活,该县大力建好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相应娱乐设施和器材,建好文艺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同时,以全县19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力量,充分发挥新时代讲习所作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实施服务联动,在社区设置中医诊所,全面落实医疗扶贫;统筹落实安置小区周边入学指标,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在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放学后的教育管理和安全监护难题;在安置区开办平价惠民超市、“好邻居”超市,降低搬迁户生活成本。

“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享受到今天的幸福!”从明伦镇龙水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搬到城西移民安置点的冉光国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环江推行河长制 守护河流美

环江讯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工作重心放在“治”上,推动河长工作顺利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效。该县建立河长...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