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年“特产创业”遇困境,今年自发创新转型—— 环江一对夫妻烤完香猪烤猪仔饼本报记者 李婷婷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05-17 09:10 大字

吴吉写下乡收猪准备装车拉回工厂加工。

工人端出做好的香猪成品。

吴吉写把自家生产的猪仔饼装袋。

 

“这是新出品的香猪仔饼,可以先品尝后再买。”5月14日中午,吴吉写坐在金城江农贸市场自家特产店门口,向过往的路人推销自家工厂生产出来的香猪饼。不少路过的市民纷纷停下脚步,用牙签叉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啧啧”赞叹酥甜后,掏出钱包,买上一袋。

吴吉写和丈夫黄明术的老家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这个乡镇和该县的东兴镇、明伦镇一起,都位于环江的北部,是著名的“环江香猪之乡”。

10年前,为了谋生,吴吉写和丈夫黄明术在东兴镇创办了一家香猪加工厂,把父亲和附近农民养的香猪,通过烤、腊技术后,包装成当地特产。他们请几个亲戚在厂里帮忙做工,这样“兼职”的亲戚们就可以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陪伴小孩。为了把烤腊好的香猪卖出去,他们在金城江城区南新西路和金城江农贸市场开了两家特产店。两家店除了销售环江香猪,还销售河池其他10个县(区)的名优特产。此外,他们还与快递公司合作,把河池的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本以为“特产创业”会一直顺风顺水,他们没想到几年后,订单逐渐下滑,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坚持”还是“放弃”?吴吉写和丈夫黄明术权衡着。不能放弃!他们意识到,工人要吃饭、养家,工厂遇到困境,可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解决。

做了多年的特产生意,吴吉写和丈夫黄明术认定,特产生意对他们来说熟门熟路,再转行也得从头开始,而且大众对绿色健康的土特产品需求在不断增加,做特产生意还是大有可为的。

“老家山高、路弯,但山清水秀,出产很多好东西,却难以走出来。”提起老家,吴吉写笑容里透着些许无奈。她说,夏天从金城江回老家,只要过了华山林场和吉祥村,接近东兴时,温度相差3至4度,一下就凉爽多了。她和丈夫希望家乡的美景和美食能有更多的人享受到。

方向明确后,吴吉写和丈夫筹划着在特产的品质、品种和“节日和电商销售”上下功夫。

每年端午节临近,河池独特口味的粽子被很多身在异乡的游子怀念,也赢得了外地游客的心。吴吉写敏锐地看准市场需求,把河池粽子也纳入到特产大家族。去年5月15日,她通过微信等电商渠道,陆续接到广东、四川、湖北等10多个省以及广西区内的南宁、北海、柳州等地的订单。面对一天四五千个粽子的大订单,吴吉写从老家叫来了母亲和邻居帮忙。“除了端午节,在清明节和中秋节,也是土特产的销售高峰期。订单上来了,生意也就慢慢好做了。”吴吉写说。

今年3月,吴吉写决定在自家的工厂,生产一种类似“鸡仔饼”的猪仔饼。他们采用独特的配料,针对河池人的口味需求,研制出了猪仔饼。

“两个月来,猪仔饼销量不错,仅在农贸市场零卖,一天就销售150公斤。”吴吉写说,加上批发销往柳州、北海、浙江等地的猪仔饼,她一共销售了1万多公斤。下一步,他们希望把自家生产的猪仔饼装入漂亮的外包装袋,打出自家的品牌,让更多的人品尝河池的特产。

新闻推荐

环江毛南文化 在深圳大放光彩

环江讯“第一次欣赏到毛南族的文化,感觉实在太美了!他们的表演更是让人耳目一新。”5月10日晚,从深圳大剧院毛南歌舞文化专...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