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的石头山有林子了

当代生活报 2018-04-05 20:10 大字

本报记者 谢彩文 本报通讯员 陆志星 关健超

林木茂盛葱郁,花儿满山开放……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古周村,就像闯进一个“世外桃源”。

而在多年前,石漠化曾让这里的父老乡亲苦不堪言。

“十二五”以来,广西林业生态建设让曾经的“地球之癌”——石漠化尽显颓势。八桂大地呈现“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喜人景象。

1  多方合力治理石漠化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解决石漠化治理工作实际问题。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五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出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的意见》,将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每年,自治区林业厅都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列入各级林业部门绩效考评范围。

自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全区通过整合林业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植树造林,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治理成效。2011年以来,全区林业部门整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5.8亿元,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24.5多万公顷,同时保护了310多万公顷生态公益林,使石漠化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9.4个百分点。

广西通过持续开展石漠化监测,为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2011年8月,广西林业部门启动全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查清石漠化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地块,对石漠化防治效果作出科学评价,总结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成功模式。同时,林业部门还在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开展定点监测,对治理成效进行不间断地评估。

借助加快推进集体林改,广西活化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机制。2012年,广西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区90%以上石漠化土地已确权到户并开展配套改革,集体林改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在石山区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

广西通过积极探索治理模式,提高治理科技含量。探索出“竹子+任豆”“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推广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退耕还林)、“管”(林木管护)、“沼”(建沼气池)、“补”(生态补偿),建立了100多个治理示范点,辐射带动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广西通过鼓励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全区石山地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使用户用沼气池,鼓励发展太阳能、农村小水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减少薪材消耗,减少对石山植被的破坏,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2  石山区生态稳步向好

在与石漠化进行的战略性对决中,广西林业生态建设用脚踏实地换来了“山青水秀生态美”。

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以增加流域区森林植被、恢复治理区域生态功能为目标,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开展了治理成效监测。据2012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及近年来广西开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定点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显著成效。

根据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833.4万公顷。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公顷,净减19%,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增加42.6万公顷,净增22.8%;许多过去无森林覆盖的石漠化土地,变成有森林植被覆盖的潜在石漠化土地。

石漠化程度正逐步减轻。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3.9万公顷,净增16.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比2005年减少9.2万公顷、30.5万公顷、9.4万公顷,分别净减14.0%、23.4%、52.5%,土地石漠化向轻度转化。

在曾多石少绿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全区岩溶地区林地面积511万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61.3%,比2005年增加了44.6万公顷,净增9.6%。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2.4%提高到2013年的61.8%,增加了9.4个百分点。全区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面积89万公顷,是继续退化面积18.1万公顷的3.9倍,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实现石山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3 发展林产推进扶贫攻坚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广西林业部门始终坚持生态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岩溶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特有的小气候优势,突出发展和壮大规模化、专业化的石漠化林业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完成核桃种植面积13万公顷,珍贵树种种植面积2万公顷,赠送群众珍贵树种4000多万株,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和广西唯一市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全覆盖市,核桃产业覆盖贫困户19万户,走出了一条既能恢复生态、治理石漠化,又能使大石山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在石山搞起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平地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农业,入选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农业综合案例展项全程展出,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多元。大新县把石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协调起来,将德天瀑布打造为国家特级景点,并成为全国热播电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进一步提高景区知名度,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年增长20%以上,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田阳县石山竹子已发展到14万亩,竹子加工产值1000多万元,该县那满镇新楼村、五村乡大路村在石山种竹,为农民每年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忻城县利用试点工程发展金银花种植,平果县通过种植任豆树发展畜牧业,都显现出良好的效益。

全区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开展“林下经济十百千万亿”活动,目前,共培育“十万元户”1741个、“百万元屯”233个、“千万元村”59个、“亿元乡镇”19个、“十亿元县”13个,林下经济产值达到470亿元,同比增长30.5%,发展面积280万公顷,惠及林农人数1204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部门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植树造林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举,林、农、牧、沼气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大力种植珍贵树种和经济林木,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力争到2020年,全区治理石漠化土地31.4万公顷,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6万公顷,封山育林27.8万公顷,累计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6%以上,石漠化土地林草植被平均综合盖度达到70%以上,农民年均收入增长8%以上。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岩溶地区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新闻推荐

男子酒驾肇事 抽血称要收费

环江讯2月23日17时许,吴某酒后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沿省道S211线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往环江县城方向行驶,车辆行驶至洛阳镇合作村路口时,碰撞到停在路旁的一辆轿车,双方经过交涉无果后报警。环江...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